(抗戰勝利80周年)105歲老兵憶烽火歲月:與飛虎隊“伙計”聯手抗擊日寇
中新網桂林8月22日電 題:105歲老兵憶烽火歲月:與飛虎隊“伙計”聯手抗擊日寇
作者 楊宗盛 鄧竣繽 何茜
“那年,我們堅守在飛虎隊的無線電機房,和美國飛虎隊的戰友們緊密團結,一起打日本鬼子。”105歲老兵張云追憶起80多年前與美國“飛虎隊”隊員聯手抗擊日寇的難忘歲月,精神十足。
張云于1920年8月9日出生。1938年,他在家鄉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參軍,從興安縣前往桂林,駐守在桂林秧塘機場。

“日軍飛機每天都會準時來一次,每次都是五六架飛機排成隊列飛來,我們部隊駐扎在半山腰上,時刻警惕著,防止日軍投放炸彈。”張云談及過往的抗戰經歷總是慷慨激昂。1942年6月,美國飛虎隊進駐桂林秧塘機場,展開了對日軍的激烈作戰。張云回憶,他和另外五名戰士被分配到秧塘機場,負責看守飛虎隊至關重要的無線電機房。機場配備了高射炮、重機槍,以及兩個連隊的輕機槍和步槍,在防線外圍成功把日軍打散了。
張云雖已逾百歲高齡,但回憶起當年的抗戰經歷時,思路依然清晰。他說,在駐守機房期間,機場經常遭遇日軍飛機轟炸,地面常常被炸出大坑。隨后,他們與當地民眾用粗繩拖拽著沉重的石碾子,爭分奪秒地將大坑填平、壓實跑道。就這樣,他們不分晝夜地辛勤工作,只為能夠繼續給飛虎隊提供堅實的飛行安全保障,確保每一架戰機都能安全起降,為抗戰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守衛過程中,每當遇見飛虎隊隊員,他們總是熱情地打招呼。由于語言不通,張云便借助肢體語言或簡單的中文詞匯與飛虎隊隊員交流,其中最親切的稱呼便是“伙計”。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成功拉近了與飛虎隊隊員的距離,彼此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敵機來襲的警報響起,英勇的飛虎隊“伙計”們就會駕機升空迎敵。
1945年8月15日,歷經多年的浴血奮戰,日本最終宣布無條件投降。飛虎隊在桂林的作戰任務圓滿結束。張云隨部隊乘船奔赴海南島,接受日軍的繳械投降。
之后,張云重返桂林,經朋友引薦,他毅然將原本守衛機場無線電的職責,轉向了守護千里鐵道線的重任,成了柳州鐵路局全州工務段的一名鐵路工人,默默無聞地守護鐵路安全,直至退休。他還曾因工作出色獲得“先進生產者”稱號。當記者詢問鐵路工作是否辛苦時,張云坦然回應:“不苦,進鐵路安心做事,這是本身的任務。”他前半生持槍衛國,與“飛虎隊”隊員并肩抗敵;后半生則守護鐵路,為國家建設無私奉獻。
如今,已經邁入105歲高齡的張云老人,時常回憶起與“飛虎隊”隊員并肩作戰的烽火歲月,時刻提醒后輩們:銘記歷史,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6日 14:29:20
- 2025年08月26日 12:00:40
- 2025年08月26日 11:25:58
- 2025年08月26日 11:04:39
- 2025年08月26日 09:53:36
- 2025年08月26日 09:39:05
- 2025年08月26日 05:18:41
- 2025年08月25日 18:29:54
- 2025年08月25日 16:28:20
- 2025年08月25日 1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