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到星空:吉林農民不斷解鎖新職業
中新網吉林8月23日電 題:從田間到星空:吉林農民不斷解鎖新職業
中新網記者 蒼雁 石洪宇
在黑土肥沃的吉林,傳統的農耕生活正在悄然轉變。越來越多農民跳出單一種地的角色,擁抱前所未有的新職業——從星空導游到集體經濟經理人,從村博物館講解員到電商推廣者。
入秋后,吉林省永吉縣一拉溪鎮迎來了紫蘇收獲的時節,這里是中外聞名的“紫蘇小鎮”,韓國民眾餐桌上的紫蘇有一半來自該鎮的貴張嶺村。
49歲的曾祥財是貴張嶺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的種植大戶。如今隨著紫蘇大賣,他又多了一個新身份——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這正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期發布的第七批新職業之一。
紫蘇特色農家宴、紫蘇糖、蘇籽蜜、蘇鹽餅……來貴張嶺村品嘗美味的游客源源不斷。“我現在的任務就是運用專業知識和市場化思維,把紫蘇產業發展好,讓村集體資產增值、讓村民更富裕。”曾祥財說。
不遠處的樺甸市橫道河子鄉,另一批農民正仰望著星空。這里憑借絕佳的暗夜環境,成了眾多“追星族”理想的觀星地點,紛至沓來的游客快速催熱了這個原生態小鎮的“星空經濟”。
34歲的博洋是橫道河子鄉新開河村的農民,他抓住觀星熱的機會,轉身成為一名星空導游,指引游客在浩瀚星河里尋找那些特殊的星星。在新開河村,像博洋一樣的星空導游有8位,當地甚至建起了吉林地區首個民間天文臺。

鄉村旅游熱度不斷提升,推動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嘗試從事一些看似跨度極大的新職業。
29歲的王惟嬌如今在永吉縣金家滿族鄉伊勒門村擔任村博物館講解員,生于斯長于斯的王惟嬌對家鄉的一切都無比熟悉,從清代農具到現代農機的演變,她都能娓娓道來。“鎮館之寶是一件木制玉米篩選器——它不僅是一件實物,更承載著我們村的記憶。”

這些變化背后是中國持續推進的鄉村振興。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梁榮罡表示,隨著商貿、文旅等產業擴展,今年當地已新增近萬個就業崗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40.8萬人。
吉林市農業農村局也推出定向培訓計劃,覆蓋民宿運營、民俗講解、市場經營管理、鄉村產業品牌營銷、農產品電商等12類新崗位,以應對鄉村發展帶來的人才需求。
從手握鋤頭到操作天文望遠鏡,從種植莊稼到解說歷史——黑土地上的農民正在書寫職業身份的新可能,而黑土地上蓬勃生長的,已不只是糧食。(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3日 16:25:36
- 2025年08月23日 15:19:28
- 2025年08月23日 13:44:31
- 2025年08月23日 11:07:44
- 2025年08月23日 09:29:21
- 2025年08月23日 06:31:16
- 2025年08月23日 06:27:22
- 2025年08月23日 02:08:48
- 2025年08月22日 20:59:04
- 2025年08月22日 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