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給魚兒蓋房,為珊瑚安家:三亞蜈支洲島“種”一片海底花園

分享到:
分享到:

給魚兒蓋房,為珊瑚安家:三亞蜈支洲島“種”一片海底花園

2025年08月25日 14: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三亞8月25日電 題:給魚兒蓋房,為珊瑚安家:三亞蜈支洲島“種”一片海底花園

  作者 張美萱 邱麟媛 李天依

  從活珊瑚覆蓋率不足15%,到如今超過三分之一;從魚類數量銳減,到鯨鯊、海龜頻頻重現——十余年來,三亞蜈支洲島通過持續生態修復,讓一片曾經退化的海洋重煥生機。

  位于三亞海棠灣的蜈支洲島,海水清澈,生物多樣性豐富,素有“潛水天堂”的美譽。然而在二十多年前,受過度捕撈、陸源污染及海水溫度上升等多重因素影響,這片海域的珊瑚礁嚴重退化,魚類資源銳減,“海底花園”逐漸失去往日光彩。

  轉變始于2010年。這一年,蜈支洲島啟動熱帶海洋牧場建設,提出“給魚兒蓋房子”的理念。科研人員與護島員們潛入海底,一株一株固定人工培育的珊瑚苗,投放人工魚礁、沉船和火山石平臺,為海洋生物重建棲息地。

圖為游客在蜈支洲島參與移植珊瑚。 (資料圖)  三亞蜈支洲島旅游區供圖

  截至目前,該區域已累計投放人工魚礁2586個、沉船22艘,移植珊瑚超過6.8萬株,修復面積6.1萬余平方米,逐步構建起“珊瑚—魚—蝦—貝—參”多物種共生體系。

  修復不止于規模,更重在創新。蜈支洲島旅游區海洋部工作人員巴金龍介紹,團隊探索出火山石支架修復、繩子式珊瑚苗圃等一系列新技術。例如,火山石支架可將珊瑚抬升至距海底60公分以上,有效避免沙石掩埋淤積;“繩子式珊瑚苗圃”則通過懸浮方式,提升珊瑚覆蓋效率。

  同時,科研人員還投放“村落型魚礁”“沉船礁”等景觀式魚礁,在恢復生態功能的同時,也提升了水下景觀的觀賞價值。

  持續的修復努力帶來明顯成效。監測數據顯示:蜈支洲島近岸活珊瑚覆蓋率目前已升至37.08%,魚類種類恢復至265種,海豚、鯨鯊、玳瑁等珍稀海洋生物頻繁現身。人工魚礁和沉船成為魚類重要的產卵場和棲息地,大型無脊椎動物密度也顯著上升。

圖為蜈支洲島海洋牧場信息化系統畫面展示。 張美萱 攝

  在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的實時監控畫面中,硨磲靜靜依附于珊瑚叢間,隨水流緩緩張合,宛若呼吸。錯落的珊瑚枝椏層層分布,縫隙中偶有幾尾游魚穿行而過,身影倏忽一閃,為這片靜謐的海底世界添上一抹靈動。

  生態修復的同時,蜈支洲島還巧妙將保護理念融入旅游開發。如今,潛水、海釣、水上運動等項目受到游客歡迎,每年吸引超90萬人次來這里體驗水上項目。此外,珊瑚移植還以公益體驗形式嵌入潛水產品中,讓游客在暢游碧海的同時,親手參與珊瑚種植,增強海洋保護意識。

  蜈支洲島旅游區企管部負責人陳宏表示,為實現更精準管護,蜈支洲島還聯合科研機構等共建海洋牧場信息化平臺。通過水下監控設備,管理人員可實時監測珊瑚生長狀態,及時清理垃圾、防治敵害生物,遏制珊瑚白化蔓延。

  憑借十余年探索,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獲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海南首個海洋牧場漁業碳匯示范基地等稱號。如今,這座小島逐步走出一條“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可持續路徑。

  從一株珊瑚苗到一片“海底花園”,從一次凈灘活動到數萬游客的共同參與——蜈支洲島正在以實踐回應全球關切的議題:人與自然如何實現和諧共生?如今,蔚藍的海水與絢爛的珊瑚之間,答案正徐徐展開。(完)

【編輯:惠小東】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