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鄉村行·看振興)額爾古納河畔奏響豐收曲:麥穗飄香 遍地鎏金

分享到:
分享到:

(鄉村行·看振興)額爾古納河畔奏響豐收曲:麥穗飄香 遍地鎏金

2025年09月23日 17: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呼倫貝爾9月23日電 題:額爾古納河畔奏響豐收曲:麥穗飄香遍地鎏金

  作者 張瑋 薛濤

  9月的額爾古納,百萬畝麥浪在微涼的秋風里翻涌。近日,中新網記者踏訪額爾古納,傾聽麥浪里的豐收樂章。

  清晨6點,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農牧場有限公司120連(隊)的地頭,傳來陣陣金屬碰撞聲,周超蹲在收割機旁,手指劃過刀片上殘留的麥殼,捻起一粒沒漏干凈的麥粒,指尖蹭得發澀。他又屈起指節敲了敲輸送管,“篤篤”的悶響里沒摻雜音,周超直起身時忍不住咧嘴笑,“今年這麥子,瓷實!”

  “一踩進黑土地,麥粒從指縫間漏下去的觸感,就讓我心底的期待壓過了疲憊。”周超是“墾三代”,從小他就知道“秋收是和時間賽跑,晚一天,麥粒就可能被秋雨打潮。”

圖為收割機穿梭在120連(隊)的麥田里開展秋收工作。 李輝 攝

  周超的爺爺曾用鐮刀割完一畝又一畝麥田,他的父親踩著老式拖拉機在黑土地上奔波半生。而現在,周超握著收割機操縱桿的手,穩而準。

  7點鐘,太陽已經完全露出了臉,連隊食堂的老師傅送來早餐,掀開保溫桶蓋子時,熱氣裹著玉米香撲臉,“剛蒸的黏玉米,就著咸菜吃,墊飽了才有力氣收麥!”

  周超一邊蹲在田埂上啃著玉米,一邊和記者聊著:“參加工作十幾年來,我見過最艱苦的秋收——瓢潑暴雨把成片麥田澆得伏倒在地,人們蹲在泥水里,把一株株沾著泥的麥穗拾進麻袋;也見證過最振奮的變化——先進的農機設備讓收割精度達到98%以上,曾經要大半個月收完的地塊,如今一周就能顆粒歸倉。”

  早餐過后,收割機的轟鳴聲劃破麥田的寧靜。周超坐在駕駛座上,手指在操縱桿上靈活移動,麥茬被割得整整齊齊,貼著地面露出淺褐色的根。割臺卷著麥稈往上送,麥粒從篩網里漏下來,嘩啦啦淌進糧倉,像在倒一捧捧碎金子。

圖為糧倉里的麥粒已經堆得冒了尖。 孫靖松 攝

  為確保糧食安全歸倉,120連(隊)麥場主任李鐵柱每天天不亮就到達麥場,和同事們開展晾曬工作,指尖沾著的麥粒圓滾滾的,捏著發沉,他感嘆,“這就是黑土地養出來的糧,粒粒飽滿。”

  李鐵柱告訴記者,晾曬和入庫倉儲是秋收的關鍵。“小麥晾曬期間遭遇了一場短時強降雨,我們十幾個人在10分鐘內完成了30畝晾曬小麥的防雨布覆蓋,避免了糧食受潮。”

  除此之外,李鐵柱將油菜籽和小麥按批次、品質分類存放,建立詳細的倉儲臺賬,對每批糧食的入庫時間、數量、質量等信息進行實時更新。

  今年糧倉里安裝了智能化糧溫監測系統,每12小時監測一次糧堆溫度和濕度。“我們根據數據及時調整通風設備,有效防止了糧食發熱、霉變等問題。”截至目前,李鐵柱管理的麥場安全儲存油菜籽150噸、小麥300噸,實現了糧食儲存零損耗。

圖為120連(隊)麥場開展晾曬工作。 孫曉偉 攝

  傍晚的余暉把天空染成了橘紅色,收割機停在地頭時,糧倉里的麥粒已經堆得冒了尖。周超打開卸糧口,麥粒順著管道涌進糧袋,袋子被撐得鼓鼓的,工友們扛著糧袋往車上搬,腳步踩在麥茬地里,發出“咔嚓”的脆響。運糧車的車燈亮起來,在暮色里劃出兩道光柱,朝著糧倉的方向開去。

  從春播時的小心翼翼,到秋收時的滿心歡喜,額爾古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用一年又一年的耕耘,品鑒著麥香四溢。(完)

【編輯:張令旗】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