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一路風景一路歌
【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霞光破曉,悠揚的汽笛如遠處傳來的號角,喚醒沉睡的煤海。天山腳下,一列列滿載煤炭的列車蜿蜒而過,向甘肅、四川等地進發。“咣當咣當”的車輪聲順著鐵軌綿延,湮沒在對向而來的動車組列車的呼嘯聲里。
“新疆是個好地方,坐著火車游新疆。”動車組列車里傳出柔聲播報。到了星星峽,便正式進入新疆地界。車廂里旋即熱鬧起來,不少旅客扒著車窗張望。
看!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里,巨大的風力發電機拔地而起,一座連著一座,連綿成線。白色的葉片在風中緩緩旋轉,蔚為壯觀。遠處的礫石灘上,波光粼粼,那是光伏矩陣鋪就的“藍色海洋”。曾經寸草不生的荒原,如今已是新疆第一大發電基地,將風與光轉化為電能,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
車廂里,一位操著川渝口音的老大爺正跟鄰座旅客說著:“曉得沒得?現在只要眨一下眼睛,新疆的電‘唰’一下就飆到重慶咯!”河南、安徽、重慶、江蘇、浙江……依托已建成的“兩交三直”5條外送通道,“疆電外送”的范圍已從最初的7個省區市擴展到22個省區市。
當車窗外的景象悄然翻綠,便是到了吐魯番。瞧,葡萄藤下,一串串結實飽滿、晶瑩剔透的葡萄隨風輕搖,紅紫淡綠,美麗極了。可不是嗎,一到了豐收的季節,新疆就成了色彩艷麗的“調色盤”:吉木薩爾滿地圓滾滾的金黃色打瓜正等著機械脫籽;安集海晾曬的辣椒把田野染得火紅;芳草湖農場的棉桃朵朵花開白如雪?!?/p>
列車繼續向北。一排排“磕頭機”映入眼簾——我們來到了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油田。70年過去,克拉瑪依不僅仍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產業基地,如今更是新疆重點建設的新型工業化城市。遠處,一幢幢造型獨特的現代建筑鱗次櫛比,高性能數據中心正在它們之中悄然運行,支撐著新疆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處理等前沿產業高速發展,也助力克拉瑪依大步邁向“算力新城”。
天山南北發生的巨變,又何止于此。伊犁河谷牛羊成群,牧歌悠揚。合作社的屏幕上,牲畜從出生到出欄實現全流程追溯,牧民在家用手機即可實現遠程管理。滿載著日用百貨、棉紡織品和機械配件的“鋼鐵駝隊”,從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圖等口岸駛向中亞與歐洲。
在新疆,一路風景一路歌。
這一切,得益于跨越天山南北、覆蓋80%以上縣級行政區的新疆鐵路網建設。更得益于一座座現代化交通樞紐工程,編織起貫通戈壁與沙海、高山與盆地的“鐵、路、空”立體化交通網絡——
連霍高速“劈開”東疆戈壁,獨庫公路“穿梭”天山腹地;海拔3258米的高高原機場在凍土上穩穩扎根,全疆27個運輸機場勾畫出500多條航線?!霸儆袃蓚€多月,通行南北疆的高速公路——烏尉高速將具備通車條件?!敝袊唤ㄐ陆疄跷竟钒椖繛跷就两ǖ诹鶚硕雾椖扛苯浝砝畹略稣f。
就連最艱苦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有了新變化——2022年,和若鐵路建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畫出壯麗圓環;2023年,塔里木盆地高速公路環線全面建成;2024年,3046公里生態屏障全面“合龍”,給塔克拉瑪干沙漠系上了“綠圍脖”;今年7月,塔里木盆地裝上了電力“能量環”,為南疆的用電保障再加一層保險。
“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中國棉庫”“西部糧倉”“瓜果之鄉”……處處可見各族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圖景。目之所及,皆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的和美畫面。
這是一個圓滿的新疆,這也是一個日子越過越甜、欣欣向榮、團結奮發的新疆。
(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孫金行 趙明昊 靳昊)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25日 17:48:59
- 2025年10月25日 16:06:41
- 2025年10月25日 15:18:33
- 2025年10月25日 14:06:33
- 2025年10月25日 13:55:16
- 2025年10月25日 12:12:44
- 2025年10月25日 06:15:35
- 2025年10月25日 00:02:46
- 2025年10月24日 16:39:21
- 2025年10月24日 15:07:09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