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終結還是重塑?
(聚焦博鰲)全球化,終結還是重塑?
中新社博鰲3月31日電 (記者 邢翀)近年來,全球范圍內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在疫情蔓延、地緣沖突等因素疊加下進一步加劇,金融制裁、經濟脫鉤等政策又給本已困難重重的全球化進程增加了人為阻礙。全球化會往哪里去?終結還是重塑?31日,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就這一話題舉行分論壇,展開探討。
從歷史的角度看全球化演進與變遷,可以發現,全球化從來不是直線前進、一往無前的過程。“不僅有低潮、逆流和倒退,即使在上升期也常常遭遇逆風,但總體而言,全球化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春華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胡祖六說。
盡管在全球化的起源上存在一定爭議,但各界普遍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起來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體系,改變了以往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盡管市場經濟結構還是誰強大誰得到的越多,但弱小和貧窮國家也能分到蛋糕,哪怕只是一小塊。”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
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一輪經濟全球化高潮就是例證。大批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此時開始擁抱全球化,中國同樣在這一浪潮中通過改革開放促進了經濟高速發展。此外,在中國貢獻因素的帶動下,其他很多低收入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有所縮小。
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成員、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認為,全球化既讓許多發達國家經濟繁榮,也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解決了其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難題。但全球化并非普照之光,從來不曾以同等的程度覆蓋和惠及所有國家、產業和人群,這就導致了所謂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出現。
“我們經常看到西方國家出現反全球化運動,認為全球化剝奪了就業機會,但全球化助力效率的提升,失去了效率,則會導致通脹飆升,從這個維度來看,全球化進程不會終結。”馮國經說。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認為,全球化一定是利大于弊的,獲益者是絕大部分,經濟規律與歷史經驗證明,全球化進程已經不可逆轉,逆全球化不會成為主流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全球化正處于歷史的十字路口。“如果一些國家繼續強化對于全球化的抵制,國際貿易規則會逐漸被拋棄,全球多邊體制很可能衰落甚至崩潰。”龍永圖說,如果不想讓“最壞的結果”發生,國際社會需要重塑全球化,探索建立在新的規則之上的全球化。
具體而言,打破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和執行話語權的一家獨大,通過建立區域貿易協定的方式推動基于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重建等,都將有助于推動全球化朝著更加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至于外界擔憂的貿易戰對于國際經貿體系的破壞,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劉振民表示,完全意義上的脫鉤并不會出現。“可能某些貨物進出口受到限制,會征收更高的關稅,但國際貿易不可能停止,一些國家應該多傾聽國內民眾和企業家聲音,為全球經濟治理真正作出貢獻。”(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