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中國丨遼寧海城:“世界鎂都”的綠色智造轉型之路
中新網遼寧海城5月28日電 (禹瑞齋 劉禹辰)因“世界鎂都”而聞名的遼寧海城,歷經粗放發展的陣痛,如今正以一場刀刃向內的綠色革命重塑產業格局。通過淘汰落后產能、擁抱智能技術、升級產業鏈條,這座千年礦都正探索中國工業低碳轉型的實踐路徑。
這次改變始于對高污染產能的清退。海城一舉置換186座輕燒反射窯,轉而引入懸浮窯、智能化生產線,并建成全國首個智慧菱鎂大數據平臺。AI監控系統實時追蹤礦石開采、運輸、加工全流程,電子圍欄劃定生態紅線,數字化管控讓每一噸資源“有跡可循”。
“2024年,我們通過繼續優化投入,并按照省里的要求,做到了‘一礦、一出口、一計量站’,完全實現了菱鎂礦山源頭管控的目標。”海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君看著菱鎂智慧數據大屏介紹說。

12家省級綠色工廠與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拔地而起,多項專利技術填補國際空白。昔日的“力氣活”,已蛻變為“拼技術”的技術范例。
“通過自動化改造和智能化運營管理,公司的生產效率提升30%,綜合節約能耗45%。”海城利爾麥格西塔總經理助理范世明指著正在運轉的機器說道。

轉型不止于技術。海城打破“一爐一品”的單一模式,推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鎂建材、鎂合金等新興產品嶄露頭角,防核輻射建材、高端耐火制品成為國際市場“搶手貨”,資源利用率顯著提升。
“我們所打造出的防火墻,既隔音、又環保,并且把剩下來的尾礦包括礦渣粉、粉煤灰進行綜合利用,使其‘變廢為寶’。”海城市大德廣消防門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洪偉觸摸著鎂建材說。
曾經的“礦山經濟”正轉向“綠色智造”,“依賴資源”正轉向“駕馭技術”,現在的海城正將綠色基因植入城市肌理,遼寧海城的蝶變,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正如海城轉型實踐所印證: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從來不是單選題。在這片曾飽經風霜的土地上,一曲綠色智造的交響正激昂奏響,為中國工業可持續發展貢獻海城經驗。(完)

- 專題:碳路中國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7日 06:14:03
- 2025年08月27日 06:00:47
- 2025年08月26日 11:40:39
- 2025年08月25日 09:59:11
- 2025年08月25日 08:50:13
- 2025年08月22日 14:34:34
- 2025年08月22日 11:19:01
- 2025年08月22日 10:15:01
- 2025年08月22日 09:27:16
- 2025年08月21日 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