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灣區游:從搶票到“刷城”, 一張門票撬動全域消費
南方財經記者魏彤 田靜 廣州、澳門報道
“3、2、1、搶!”詹敏一邊默念著秒數,一邊瘋狂點擊手機和平板的十五運會乒乓球比賽搶票頁面。在卡頓和刷新的幾個流轉間,兩個屏幕均彈出“已售罄”,“又沒搶到,太難了!”
另一邊,梁靜一家傳來喜訊:“全家4臺設備同時登錄,過程比‘闖關’還緊張。頁面卡頓了足足5分鐘,當顯示付款成功時,兒子激動得在家跑了好幾圈!”
這是粵港澳三地首次攜手承辦十五運會的強大吸引力——無數像詹敏、梁靜這樣的觀賽者,正從全國各地涌向灣區。
開閉幕式期間,36個項目373場精彩賽事陸續展開,跳水、游泳、籃球等熱門賽事在廣州、深圳、東莞等地上演,擊劍、乒乓球則分別落地香港、澳門。
這場跨越三地的體育盛會,不僅點燃全民觀賽熱情,更承接了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的多業態共振,加速灣區內人員流動與消費升溫。
“全運會賽事遍布粵港澳各地,形成全域聯動的‘空間效應’。”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賽事舉辦地與周邊景區串聯,相當于提供了一張“運動灣區”文旅地圖,實現從一場比賽到一座城市的引流。同時,票根經濟形成“長尾效應”,拉長文旅消費鏈條。
一張門票串起跨城旅程
11月14日傍晚,珠海拱北口岸入澳的人潮中,來自廣州的梁靜一家格外顯眼。她和丈夫帶著8歲的兒子,三人背包上掛滿的十五運會乒乓球掛件,隨著步伐輕輕晃動,這是奔赴澳門觀賽的球迷標識。
“兒子是個‘小乒乓球迷’,得知澳門承辦比賽那天起,就天天念叨要去現場感受一次。”梁靜說,從廣州驅車至珠海,再步行過關抵達澳門,全程不到兩小時。
與他們方向相反,澳門青年吳玉珊的目的地是廣州,她專程前來觀看田徑比賽。
“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高水平田徑賽,這次通過官方票務小程序順利搶到票,必須現場感受氛圍!”她的“全運廣州周末之行”安排得緊湊而高效——周五下班后,從青茂口岸過關,步行至珠海站,坐高鐵到廣州吃個晚飯,第二天看比賽,周日返程,時間剛剛好。
交通基建的硬聯通,讓粵港澳三地居民的跨城觀賽得以輕松實現。這兩條相反的觀賽路線,一南一北的跨城軌跡,在大灣區版圖上畫下清晰的 “雙向箭頭”。
沒能在官網搶到門票的詹敏,也找到了新出路 ——由于與十五運會官方平臺不共享票池,官方授權旅行社可以預訂“門票+旅游”套餐。
廣之旅董事長、總裁鄔琛介紹,旅行社作為官方門票代理機構,整合交通、住宿等資源推出豐富的十五運會觀賽類旅游產品,甚至包含部分稀缺場次。這些組合型產品,將門票與灣區文旅融合,解決跨城觀賽的需求和痛點,讓游客實現從一張門票到一段旅程的升級體驗。
為了一早能輕松過關,詹敏特意提前一晚抵達珠海。傍晚,沿著情侶路騎行到日月貝歌劇院,海風裹著咸味,遠處港珠澳大橋燈光閃爍。“就當提前進入度假模式。”詹敏笑著說,當晚入住橫琴口岸旁的商務酒店,步行5分鐘就到關口。
次日7點,詹敏從橫琴口岸步行過關,坐輕軌不到30分鐘就抵達澳門銀河綜藝館。安檢、取票、入場,一氣呵成。“現場氛圍太燃了!觀眾的吶喊聲幾乎掀翻屋頂。”回憶起觀賽經歷,她仍難掩激動。
“體育+”激活全域消費
十五運會觀賽,給了不少市民游客一個開啟一段灣區游的契機,加速灣區內人員流動,帶動相關區域文商旅板塊消費熱度提升。
美團旅行數據顯示,全運會期間,各地前往廣州、深圳和珠海等地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26%。作為承接全運會賽事項目最多的賽區城市,廣州景區門票和酒店民宿訂單大增,帶動廣州文旅消費整體同比增長20%。
面對觀賽游熱潮,廣東順勢推出“全運+”城市旅游線路,同時發展“票根經濟”,將觀賽門票、參賽證照等串聯起消費場景。近期,廣東啟動“粵享暖冬 樂游廣東”消費季活動,隨著“廣東購物地圖”“廣東美食地圖”等發布,“跟著全運游廣東”的熱度持續升溫。
“通過這樣的聯動,不僅能提升賽事的國際影響力,更能實質性地推動大灣區文旅消費一體化。”謝寶劍認為,要讓這種“觀賽+旅游”的模式持續發力,還需要兩大關鍵支撐。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營造“沉浸式”的全運氛圍,實現在消費中傳播體育、在運動中推廣文旅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要強化大灣區協同推廣,吸引更多港澳同胞到內地觀賽、旅游、消費。
政策紅利也實實在在落到了游客身上。賽后,曾敏收到旅行社提醒,憑全運會門票,廣州從化碧水灣溫泉、南沙天后宮等20多家景區免首道門票或打折。
“我和姐姐約好下周末去泡溫泉,繼續用票根‘回血’。如果深圳、東莞等地再開放熱門賽事售票,我打算帶爸媽一起,干脆請幾天年假,把大灣區‘全運周邊城市’刷一遍。”詹敏興致勃勃地規劃,白天看比賽,晚上吃燒鵝,還能“折上折”游玩景點,這才是“體育+文旅”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灣區另一端的澳門,“體育+”的融合效應則以更豐富的形態呈現。十五運會乒乓球決賽期間,澳門美食節、第七十二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同期上演。不少專程為感受乒乓球決賽熾熱氛圍的游客,意外邂逅了多重驚喜,直呼旅程“超值”,并主動延長留澳時間,開啟一場深度游澳體驗。
來自北京的游客王明,便是其中之一。“雖然沒能提前買到大賽車的門票,但整個澳門的街道都被改造成了賽道和看臺。這種沉浸式的氛圍,對我來說是巨大的驚喜!”王明坦言,此番意外邂逅,讓他感受到澳門作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多元魅力。
意外之喜背后,是澳門多業態融合的巧思。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林發欽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近期澳門系列盛事形成了顯著的疊加效應,為澳門注入了持續的熱鬧景象與蓬勃活力,充分彰顯出“體育+旅游+美食”模式所帶來的多元融合效益。
多元化的盛事組合,有助于稀釋澳門旅游業長期過度依賴博彩業的單一形象,為吸引更高質量的國際客群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不僅為澳門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活力,也蘊藏著推動經濟結構轉型的潛在機遇。”林發欽強調,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不同社區,不僅是空間布局的問題,更是關乎澳門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唯有通過系統性的頂層設計與創新實踐,使盛事所激發的經濟動能,有效滲透至各具特色的社區肌理,才能實現從活動繁榮到社會共榮的質變飛躍。
(文中詹敏、王明系化名)
《廣東體育經濟新范式》專題報道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粵港澳政經新聞工作室
總策劃丨鄧紅輝
執行策劃丨杜弘禹
統籌丨張雅婷
記者丨魏彤 田靜
(21財經客戶端)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9日 10:24:14
- 2025年11月19日 10:22:26
- 2025年11月19日 09:59:46
- 2025年11月19日 09:57:46
- 2025年11月18日 21:42:02
- 2025年11月18日 11:19:14
- 2025年11月18日 11:02:01
- 2025年11月18日 10:23:39
- 2025年11月17日 11:06:50
- 2025年11月17日 11:00:32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