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胡軍:演員是個危險的行當,如履薄冰

分享到:
分享到:

胡軍:演員是個危險的行當,如履薄冰

2025年10月22日 10: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 張曦) 火柴“噗”的一聲熄滅,抗聯戰士魯長山的身影一頭栽進戰友懷里。

  血,早已浸透他的胸膛。

  沒有臺詞,生命在一瞬間戛然而止。

  當片場導演喊出“過”的那一刻,寂靜被熱烈的掌聲打破——這是全劇臺詞最少的一幕,卻是最催淚的一幕,更是胡軍回想起來仍心潮澎湃的一幕。

  圖片來源:《歸隊》截圖

  這場戲原本有很多口號式的臺詞,但被胡軍極力反對。

  “真正的犧牲是非常突然的,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哪有那么多豪言壯語?真實的犧牲,就是這么猝不及防,這才是對歷史、對英雄最真誠的還原。”

  “我都不信,觀眾怎么信?”

  時間轉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蓄意發動侵華戰爭,東北抗日聯軍在極其殘酷的環境中,堅持抗日游擊戰爭。

  《歸隊》講述就是這段長達十四年的崢嶸往事。

  拍戲多年,胡軍最忌諱的就是“符號化”。“好人永遠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那我可太接受不了,人性多復雜啊!”

  拿到《歸隊》劇本后,胡軍第一時間被“老山東”魯長山身上那股野生氣質吸引,既有猶豫、恐懼和掙扎,也有圓滑、機敏和江湖氣。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些‘不完美’才讓他像個真人,而不是一個貼在墻上的英雄畫像。”

  為貼近飽經風霜、物資匱乏的魯長山,胡軍刻意減重37斤,蓄起胡子、涂黃牙齒,盡管不少觀眾都沒認出來是他,但胡軍自己卻非常滿意,“這是演員最基本的素養。”

  胡軍為演“老山東”刻意減重37斤 圖片來源:《歸隊》海報

  劇里,魯長山倒在了勝利的黎明之前,這場犧牲的重頭戲,最初劇本里有不少臺詞,但胡軍持反對意見。

  因為進組前,他就查閱了很多資料,也聽了很多先烈后輩的口述。“真正的犧牲是非常突然的,一瞬間人說沒就沒了,沒有宣言,也沒有交代,哪有那么多豪言壯語?你昨天還在跟他聊天,今天人就沒了,這才是最真實的,也是對歷史、對英雄最真誠的還原。”

  這場臺詞很少的戲,拍了整整一夜。“老山東”魯長山坐在樹下無聲地流盡了鮮血,卻像一顆火種,點燃了更多人對光明的渴望。

  全劇組的掌聲讓胡軍格外滿足,在他看來,演戲的核心從來不是“演”,而是“信”——如果演員自己都不相信角色的處境,更沒法讓觀眾共情。

  “演員是個危險的行當,如履薄冰”

  胡軍對角色的較真,藏在每一個細節里。

  出道三十多年,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天龍八部》里義薄云天的蕭峰、《大漢風之霸王別姬》里悲壯豪邁的項羽、《長空之王》里嚴謹專業的張挺、《長津湖》里沉穩果敢的雷公……

  有網友調侃,“留給胡軍的硬漢角色已經不多了”。

  胡軍樂見這樣的評價,“太好了!說明觀眾通過一部部作品認可了我,這對演員來說是最好的事。”

  雖是觀眾口中的“硬漢專業戶”,但胡軍演的每一個“硬漢”都各有棱角:蕭峰的“硬”是江湖大義,項羽的“硬”是霸王風骨,雷公的“硬”是軍人擔當,魯長山的“硬”則是大義凜然。

  胡軍演的每一個硬漢都有著不同的棱角 圖為胡軍在《長津湖》里飾演志愿軍戰士

  他始終拒絕重復,“我希望每個角色都有不可替代性,觀眾提起這個人物,會覺得‘只有他演才對’”。

  這份堅持背后,是他對演員行業的清醒認知,“這是個危險的行當,如履薄冰。”

  對每一個角色,他都會反復琢磨如何更貼近真實。拍《歸隊》時,為了避免“家與國”的表達淪為口號,他跟導演提議設計了一段生活戲:“讓魯長山的媳婦問他‘你老說國家,國家有咱家炕頭、院子重要嗎?’農民不懂大道理,但他知道炕頭是家、院子是家,當有人要挖祖墳、毀家園時,他才明白‘國家’不是空話——這樣的表達不生硬,觀眾能懂,也能記住。”

  “什么是好演員?好演員存在于好作品里,而好作品是整個劇組一起拼出來的。但演員一輩子不可能只靠一部作品立足,下一部演砸了怎么辦?”

  胡軍總這樣提醒自己,從不因過往的成績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別啥活都接,千萬別覺得自己了不得,一旦飄了、迷失了,就真的完了。觀眾往往記住的是演員最差的一面,演砸一次可能被放大很久,可好的表現,反而容易被淡忘。”

  “人在做,孩兒在看”

  《歸隊》路演時,胡軍特意帶著兒子康康現場觀影。康康一邊看一邊落淚,看完后給胡軍一個大大的贊,“老爹,你演得真好。”

  這一幕讓胡軍格外觸動。十年前,他帶著年幼的康康參加綜藝《爸爸去哪兒》,讓大眾認識了這個內斂懂事的男孩;十年后,康康長成了有自己想法的少年,而胡軍的教育理念始終沒變——“人在做,孩兒在看”。

  胡軍相信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圖片來源:胡軍微博

  “我從沒想過要給康康‘樹立榜樣’,也不會搞什么‘軍事化教育’,就是帶他去片場看看我怎么工作,讓他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認真’。至于他能感受到什么,那是他自己的事。”

  胡軍從不干預兒子的選擇,“孩子有自己的命運,我們做父母的,不過是在他遇到坎兒時提醒一句,別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17歲的康康,沒有同齡人的叛逆,也從未想過進演藝圈,反而非常癡迷歷史與軍事,甚至跟胡軍聊起戰爭史時,還能說出許多專業細節。

  “他挺有意思,選學校選專業,有些東西我們聽著都云山霧罩的。”胡軍談起兒子滿滿的驕傲,“他有報效國家的愿望,我們覺得特別好。我跟他媽媽都不會干預他的任何選擇。”

【編輯:劉湃】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