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林丹乾:泰國何以成為海外第一個實現中醫合法化的國家?
(東西問)林丹乾:泰國何以成為海外第一個實現中醫合法化的國家?
中新社曼谷12月21日電 題:泰國何以成為海外第一個實現中醫合法化的國家?
——專訪泰國中醫師總會會長林丹乾
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2000年,泰國政府宣布中醫合法化,正式批準使用中醫方法治療疾病,泰國成為中國以外第一個為中醫立法的國家。作為推動泰國中醫合法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泰國中醫師總會會長林丹乾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民間基礎、中泰建交及不斷深化的友好關系、各方積極推動,是泰國實現中醫合法化的重要原因。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20多年來中醫藥在泰國民間贏得越來越好的口碑。泰國何以成為第一個?
林丹乾:談中醫在泰國的合法化,就不能不談中醫在泰國的歷史。
依據可查證的資料,中醫傳入泰國已有近千年歷史。千年之中,歷代都有中國移民來到泰國,特別是清末民初時期,中國移民大規模進入泰國。中醫也相伴傳入。
100多年前,泰國華僑華人在曼谷唐人街開設第一間華僑醫院,這是泰國華社最早成立的有一定規模的中醫醫療診所。后來,泰國的中醫人自發組織成立了民間中醫組織——暹羅中醫總會,這就是如今泰國中醫師總會的前身。

泰國中醫界有個傳統,即經常組織到泰國缺醫少藥的地方進行義診。泰國發生大災時,中醫人也會主動站出來義務治病救人,展現中醫傳統濟世救人的精神。例如泰國水災多發,許多災民災后出現憂郁癥、睡眠和精神方面的問題,以及泡水后手腳糜爛等疾病,這些都可用中醫、中藥治療。由于泰國中醫人常年積極參與公益義診,與泰國民間直接接觸,泰國民眾普遍認識和了解中醫和中藥,為中醫藥在泰國民間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口碑以及中醫合法化奠定了堅實的民間基礎。
中泰建交為泰國中醫合法化提供必要條件。中醫藥在泰國雖有民間基礎,但發展過程并非一帆風順。20世紀50、60年代,受泰國國內政治變化影響,中醫在泰國處境艱難,曾一度瀕臨絕境。1975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后,泰國中醫藥的生存與發展出現新生機。中泰建交為中醫合法化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而隨著兩國友好關系的不斷深化發展,泰國中醫合法化的時機也日趨成熟。
當然,泰國中醫合法化也離不開各方有識之士的推動。中泰兩國政府、中國駐泰使館、各界人士都為泰國中醫合法化群策群力。20世紀90年代,泰國中醫界經常到泰國國會義診和宣傳中醫。只要國會開會,中醫師就給議員們免費看病,包括針灸、推拿、號脈、開方……藥方開好后,請藥房煎好并送給議員服用。議員們親身體驗并發現中醫藥確有療效,很高興,因此也支持中醫合法化。
通過各方的合力推動,時任泰國副總理兼衛生部長功·塔帕朗西代表泰國政府在中醫合法化的文件上簽字,從此中醫在泰國有了合法身份。

中新社記者:合法化為泰國中醫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目前中醫藥在泰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林丹乾:中醫要發展必須嚴格依照當地法律。2000年泰國中醫合法化之后,泰國政府便對中醫進行監管,特別是對中醫師隊伍加強管理,要求每位執業中醫師必須通過考試,獲得執業執照。這是非常必要的規范化管理。
2001年,泰國開展第一批中醫師執業考試,共有11人通過,他們大都曾在中國留學并取得學位。而泰國還有很多通過祖傳、師授或者自學而成的中醫師,在泰國已行醫多年,但卻沒有認證。中醫合法化后,政府組織這些中醫師集中培訓并進行考試,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前后6次考試中,共有386人通過并取得執業資格。
這386名獲得執照的中醫師年紀普遍偏大,當時大都已60歲、70歲,最年輕的40多歲,最長者已90多歲。考慮到泰國中醫發展必須后繼有人及本地化,泰國中醫師總會便開始計劃開辦中醫學院,招攬泰國籍學生學習中醫。
經各界人士努力,2004年泰國華僑崇圣大學開辦的第一所中醫學院開始招生。最初學校擔心招不到學生,首批招生名額只定了60人,結果卻有92人報考。受此鼓舞,泰國莊甲盛皇家大學次年也成立了中醫學院。至今,泰國共有9所大學開辦了中醫學院,畢業生已達千余人。
經過10多年培養,截至2019年,全泰國擁有執業執照的中醫師共有1686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泰國沒有舉行中醫師執業考試。
目前,泰國共有數百家中醫診所,獲泰方準入的中藥達千余種。此外,按照泰國衛生部規定,泰國所有正規醫院都需開設中醫科室,配備中醫師。中醫已成為泰國醫療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新社記者:中醫和泰醫同為傳統醫學,兩者如何交流互鑒、相互促進,造福當地民眾?
林丹乾:泰國衛生部系統里,泰國中醫師總會和泰醫協會也是“中泰一家親”,一對“好兄弟”。中醫和泰醫同屬傳統醫學,兩個醫學體系有相通之處:都為自然療法,采用綠色、環保的草藥植物來進行治療;中醫的推拿跟泰式按摩都是外治法。在治療實踐中,中醫有時會將泰式按摩、泰草藥融入,通過兼收并蓄,讓泰國中醫實現本土化。同樣,泰醫也會吸收運用中醫的一些長處。
應該說,中醫豐富了泰國衛生體系的治療手段,有助于泰國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
2020年泰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后,泰國中醫師總會成立“中醫抗疫專家組”,主動投身泰國抗疫一線。我們5位老中醫研究出一個預防湯藥配方,起名“五老御瘟湯”,先后在泰國中華總商會大廈、曼谷唐人街等地免費向大家贈飲數萬杯;生產的“五老御瘟丹”膠囊也大量免費送到泰國皇家軍營、陸軍軍醫學院、華人社團等,效果明顯,成為泰國抗疫的一束溫暖亮光。
2021年7月,泰國中醫師總會決定設立中醫抗疫中心,推舉本人擔任抗疫中心主任;同時建立中醫網絡方艙醫院,通過網絡免費接診感染病患。在所接診的感染病例中,服用中藥后五至七日基本癥狀消除,核酸檢測轉陰,治療中沒有出現轉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
我們將中醫抗疫工作寫成報告,呈報泰國衛生部中醫執業管理委員會,受到重視。泰國衛生部最后以正式文件,批準泰國中醫進入官方設立的方艙醫院參與救治工作。

中新社記者:您如何看待中醫國際化的前景?
林丹乾: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醫人數千年實踐和智慧的結晶。中醫國際化有利于各國人民的健康。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國及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對于中醫國際化至關重要。因此,要大力推廣中華文化,讓所在國政府和民眾理解并接受中華文化和中醫。相信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國國力和影響力提升,以及中華文化在世界傳播,中醫走向世界的前途光明。

作為在泰中醫人,我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推廣中醫。目前,泰國中醫合法化已初見成效,泰國中醫師總會有責任將相關經驗分享給全球其他中醫組織,通過團結一致不斷推動中醫國際化。(完)
受訪者簡介:

林丹乾,泰國中醫師總會會長,泰國中醫科學院院長,泰國衛生部中醫執業管理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第三屆副會長,《世界中醫藥》雜志泰文版主編。從醫、科研50多年,旅居泰國20多年,擅長中醫推拿整骨術,出版專著《推拿》(上·下冊),獲評泰國首屆“名老中醫”"泰國中醫特殊貢獻最高榮譽獎"等。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9日 06:34:38
- 2025年08月28日 21:07:47
- 2025年08月28日 17:45:16
- 2025年08月28日 16:19:33
- 2025年08月28日 15:55:51
- 2025年08月28日 13:53:01
- 2025年08月28日 11:54:32
- 2025年08月28日 07:55:50
- 2025年08月28日 07:33:27
- 2025年08月27日 15: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