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全力應對防汛關鍵期

分享到:
分享到:

全力應對防汛關鍵期

2023年07月23日 05:52 來源:經濟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今年入汛以來,我國經歷了18次強降雨過程,21個省份27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面對近期強降雨過程,水利部每日會商,分析研判雨水汛情發展態勢,針對性安排部署防御工作,并要求各級水利部門保持高度戒備,嚴密防范暴雨洪水,做實做細做足各項防御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局地暴雨洪澇多發重發

  入汛以來,我國大江大河大湖汛情總體平穩,但部分地區發生暴雨洪水,西南等地發生了階段性旱情。

  據預測,今年“七下八上”期間,我國洪旱并重,局部地區暴雨洪澇多發重發。降雨主要呈“東部南部多、西北少”分布,主要多雨區位于松遼流域東部、黃河下游、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長江下游、太湖、珠江流域東南部等地;主要少雨區位于內蒙古西部、新疆東部北部、甘肅西部等地。

  松花江、第二松花江、黑龍江中游、遼河渾河太子河、淮河流域沂沭泗等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此外,有2個至3個臺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偏多,強度偏強,路徑以西行或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華南和東南沿海,還可能有臺風北上影響。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王章立表示,“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水利系統要嚴陣以待,統籌防洪和抗旱需求,全面啟動防汛關鍵期防御工作機制,繃緊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工作鏈條,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抗旱水源,警惕旱澇急轉。

  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水庫安全度汛意義重大。目前,我國已建成各類水庫近10萬座,其中部分中小型水庫存在年久失修或病險的問題。

  水利部監督司司長王松春介紹,上半年共派出630組、2859人次,對全國在建水利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開展質量安全監督檢查,共檢查工程項目5000多個。對發現的問題印發了“一省一單”整改通知,并約談問題數量多、程度重的責任單位。

  水利部提出,病險水庫主汛期原則上一律空庫運行,水庫行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必須全部到位。一旦水庫出險,要一手抓人員轉移,一手抓險情處置。如果遇上超標準洪水,必須提前組織影響范圍內人員轉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保障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度汛,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底線意識、憂患意識,補短板、強弱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司司長王勝萬說,水利部堅持做好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一方面,及早部署任務,年初就印發通知,對做好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建立健全在建工程安全度汛責任體系、監管體系、標準體系;另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在建水利工程度汛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對發現的問題限時整改并復查整改成效,實現閉環管理。

  此外,突出重點監管,實行動態管理。對本年度穿(破)堤施工、建設攔河圍堰等度汛風險較大的在建水利工程進行重點監管,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盡快全面恢復堤防防洪功能和河道行洪斷面。加強對攔河圍堰的監測,確保導流建筑物暢通有效。

  智慧水利體系不斷完善

  “請你單位于今日23時塌壩直至到底,下泄流量控制在每秒300立方米。”7月12日20時30分,山東省臨沂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揮部防汛值班室,工作人員發出調度指令。

  在臨沂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大屏幕上,氣象、雨情、水情、工情、墑情等各類防汛抗旱信息實時更新。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技術,耦合189個氣象雨量站、262個水文雨量站、651個山洪雨水情自動測站數據,臨沂市水利部門準確對降雨和洪水等進行預測預報,為水利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7月13日,沂河今年入汛以來最大洪峰平穩過境。

  水文監測預報是水旱災害防御的“尖兵”“耳目”“參謀”。近年來,水利部加快構建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著力下好防災“先手棋”。

  防洪“四預”業務應用體系還在持續迭代優化。“早在5月份,我們重新整理了可能發生洪水的七大流域1296個重要水文斷面的洪水預報方案,并將這些預報方案遷移至剛剛投入運行的多源空間信息融合的洪水預報平臺。”水利部信息中心水文情報預報中心副主任李巖說,現在利用預報平臺,全國降雨形勢展望期由20天延長至30天,主要江河關鍵期洪水預報準確率達90%以上。

  按照歷史統計分析規律,“七下八上”是我國洪水高發頻發重發的時期,江河湖庫將面臨主汛期洪澇災害的嚴重威脅。王章立表示,各地水利部門要認真落實主汛期、防汛關鍵期工作機制,加密雨水情監測,滾動進行預報。根據前期雨水情科學調整預警閾值,確保預警信息到崗到人。銜接預報結果,滾動開展洪水預演。銜接預演結果,滾動調整防御預案。(經濟日報)

  吉蕾蕾

【編輯:付子豪】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