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一名臺灣學者的“回鄉記”

分享到:
分享到:

一名臺灣學者的“回鄉記”

2025年09月05日 10:49 來源:《中國新聞》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近日,在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會主辦的“表里山河 多元一體——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走進山西’交流參訪活動”中,一頭白發的臺灣高校退休教師霍晉明在參訪團一行人中格外顯眼。實地考察時,他全程舉著自拍桿記錄人文風情;講座交流時,他早早選好“最佳機位”拍攝講座內容。這部國產品牌手機,是他在福建廈門“登陸”后專門為此次行程而購置。

  “我是山西臨汾人。雖然我是山西人,但這些地方我都沒有去過。”在8月22日的行前交流會上,霍晉明分享自己與山西的淵源。拍攝尚未見過的山西風景及家鄉新貌,正是他“更新裝備”的原因。

8月24日,霍晉明在山西大同拍攝九龍壁。程小路 攝

  霍晉明生于1960年,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幺”。除了1940年在山西出生的大姐,另外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及他自己都在臺灣出生長大。通過長輩的零散敘述,他拼湊出父母從山西遷至臺灣的經歷:父母兩家世居臨汾鄉間,兩人婚后不久,七七事變爆發,在前線郵局工作的父親經歷了忻口戰役的炮火,身懷六甲的母親跳入深坑躲過日本侵略者的追捕,歷經艱險,夫婦二人在山西“臨時省會”臨汾吉縣克難坡安頓下來,又遭遇瘟疫襲城……

  抗戰勝利后,霍晉明父親因“抗戰有功”可自選工作地點,母親想去“全年不下雪”的寶島看看,于是他們帶著5歲的女兒前往臺灣。臨出發時,國共雙方已簽署“雙十協定”,全家人以為赴臺兩年便能如期調回大陸。

  “那時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次遠行會成為一生之中最為重大的訣別。”霍晉明說,父母直至去世,再也沒回到故鄉。

  1992年,霍晉明第一次回臨汾老家,見到此前從未謀面的親人,還在父母住過的百年老宅里住了一晚,“房間實甚逼仄,感覺在房里都很難站直身子”。

  2014年,他再回臨汾。家鄉蓋了新房,通了高鐵,“進步之大,非當年情況可比”。當年他還特意去了克難坡,發現其已開發成景區,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很多旅游團會到壺口瀑布,卻不會去距離壺口瀑布僅10公里左右的克難坡,非常可惜。是否可以推動旅游單位將克難坡納入壺口瀑布一線的觀光行程?”此次交流活動中,霍晉明說,希望發起“重走歷史現場”路線,并邀請更多年輕人參加,以銘記抗戰歷史,傳承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

  “一個人的‘根’太重要了。水有源,樹有根,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它的根。”他說道。

  此次參訪活動結束后,霍晉明獨自前往臨汾,踏上第五次回鄉之旅。8月31日,他告別臨汾,抵達長治。在家鄉短暫停留3日,他有很多新發現:“7年前來臨汾時,高鐵站附近是大片農田。現在高鐵站周邊高樓林立,已完全是都市化的景觀。此外,城區實施了一系列改造、修繕工程,建設得相當成功。現在的臨汾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宜居城市。”

  “宜居”也來自人文體驗。霍晉明在當地乘坐公共交通,公交車司機禮貌周到,令他“體驗感拉滿”。

  一直關注大陸新鮮事物的霍晉明還特意去了“網上很多人都贊不絕口”的臨汾市博物館。參觀完,他贊嘆“名不虛傳”:“館中有很多數字化設計,還有一些我在別處不曾見過的展陳方式,很用心,且非常有創意。”

  此番在廈門“登陸”時,霍晉明不僅買了新手機,還辦理了大陸駕照。“下次再來大陸,我準備自駕去內蒙古。”他說,接下來他將去浙江杭州、上海走親訪友,行程排滿。“草原自駕游”只能留待下一次大陸行,相信無需太久就能實現。

  “回鄉”越來越便捷,霍晉明來大陸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尋根”不僅指向過去,也指向現在與未來。“我們的根不只是父母、家族,更是文化。”霍晉明認為,此次兩岸交流參訪活動對年輕人尤其有幫助,“透過走進歷史現場,探尋文化源流,我們能夠與前人遙相呼應,能夠找到自己的根,由此產生真正的聯結。”(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編輯:張令旗】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