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聶耳故居熱度攀升 “人民音樂家”音魂薪火相傳
中新網昆明9月5日電 (時文枝)“我是為社會而生的,我要在這人類社會里做出偉大的事實。”5日,在昆明老街聶耳故居紀念館,執(zhí)行館長肖雅心向游客展示聶耳在上海寫給母親家書中的這句話,并感慨:“聶耳雖生命短暫,卻以非凡的藝術才華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多個領域展現出全面素養(yǎng),成為一代代青年敬仰的榜樣。”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生于昆明,祖籍云南玉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被譽為“人民音樂家”。因自幼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被稱為“耳朵博士”,后索性改名“聶耳”。

聶耳的音樂之路植根于云南豐厚的民族文化土壤。自幼接觸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民族樂器的聶耳,滇劇、花燈、洞經音樂是其童年熟悉的旋律。
1928年,16歲的聶耳懷揣報國理想,瞞著家人赴湘參軍。1930年,未能戎裝衛(wèi)國的他轉而投身音樂事業(yè),遠赴上海學習,自此踏上用音符喚醒民心的道路。
三年后,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毅然以音樂為武器,為人民吶喊。短短幾年內,他創(chuàng)作30余首歌曲,成為中國新音樂的重要奠基人。
1935年3月,聶耳為電影《風云兒女》譜曲。僅用兩天,他便完成《義勇軍進行曲》的初稿。影片上映后,歌曲迅速傳遍全國,成為激勵無數民眾投身抗日救亡的精神號角。
“然而,聶耳的成就遠不止于國歌。”肖雅心強調,“他在戲劇、表演、文學乃至社會活動等多個方面均展現出驚人的全面才華。”
肖雅心介紹,擅長小提琴、鋼琴、吉他等樂器的聶耳,曾登臺演出話劇,參演電影《母性之光》,并為《南洋大觀》《漁光曲》等影片配樂。他還常以“黑天使”為筆名發(fā)表評論,文字犀利、充滿熱忱。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聶耳始終堅持藝術與現實相結合。為寫好《碼頭工人歌》,他親赴上海碼頭體驗工人勞動;為譜出《賣報歌》,他與賣報女孩深入交談,捕捉真實生活脈搏。
聶耳將西方音樂理論與中國民間音樂如滇劇、花燈等有機融合,創(chuàng)作出一批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作品。至今,《畢業(yè)歌》《前進歌》《賣報歌》等作品仍被廣泛傳唱。
不幸的是,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23歲。
90年前,《義勇軍進行曲》喚起了民族覺醒;90年后,聶耳的音樂與精神,依舊激勵著一代代人奮勇向前。

在云南昆明、玉溪兩地,聶耳的足跡清晰可尋:長春小學、聶耳故居紀念館、聶耳墓、聶耳紀念館等場所,瞻仰紀念人流如川。
今年暑假,昆明聶耳故居紀念館日均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眾多年輕人前來打卡留念,親子家庭游客數量顯著增長。
“身處聶耳故居,聆聽《義勇軍進行曲》,倍感熱血沸騰。身為年輕人的我們也要像聶耳一樣,在信仰的道路上發(fā)光發(fā)熱!”來自上海的游客龍珊說。
“我們圍繞‘聶耳與國歌的故事’,通過手工制作、涂色小提琴等形式開展研學活動,讓聶耳精神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機。”肖雅心說。
近年來,大型雜技舞臺劇《聶耳》、大型多媒體合唱劇《聶耳的歌》等陸續(xù)上演,以當代藝術向年輕一代講述聶耳的故事。
云南省雜技團演員趙港權在大型雜技舞臺劇《聶耳》中飾演聶耳,他表示,希望以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從聶耳的人生中獲得勇氣與方向。
從昆明老街的一方天地,到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聶耳以其23歲的短暫生命,譜寫了永生樂章。而今,故居里的人潮、舞臺上的光影、校園中的歌聲,無一不是對“人民音樂家”最好的致敬。他用生命熔鑄的音符,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化作激勵一代代中國人奮勇前進的磅礴力量。這曲永不終章的《義勇軍進行曲》,仍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浩蕩回響。(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05日 12:11:52
- 2025年09月05日 11:38:28
- 2025年09月05日 10:49:27
- 2025年09月05日 10:22:57
- 2025年09月05日 10:20:55
- 2025年09月05日 08:44:49
- 2025年09月05日 07:42:15
- 2025年09月04日 22:13:53
- 2025年09月04日 20:37:45
- 2025年09月04日 19: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