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共話全球發展:在差異中尋求和諧共生之道
中新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國璇) “人類歷史告訴我們,可持續發展源于各國人民在差異中共存的能力,文化、政治、經濟、精神的多樣性不應受到威脅,它是創新、對話與和平的財富?!?/p>
10月16日至1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和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通州·全球發展論壇(2025)在北京舉行,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中央政治局委員、信息和宣傳書記埃斯特韋斯·伊拉里奧在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包括伊拉里奧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位學者、國際組織代表、駐華使節和企業代表等齊聚一堂,探討如何夯實全球發展的信任根基,構建更加公正、包容、可持續的國際秩序,推動實現各國間的和諧合作與共生共贏。
“當前,全球各個領域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的功能遭到削弱。”意大利前總理、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馬諾·普羅迪在主旨演講中稱,如今全球化進程面臨諸多問題,各方不能通過沖突的方式打破舊國際秩序、建立新國際秩序。作為全球重要力量,歐洲和中國應共同承擔推動和諧共存的責任,應對貿易不平衡等現實挑戰,推動社會政策改革,真正推動歐中關系向前發展。
巴西巴伊亞聯邦大學副校長佩尼爾登·菲略結合巴西的社會實踐表示,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失衡、氣候變化、政府的信任危機和數字鴻溝等新舊問題交織疊加,人類有必要更新發展理念,建立一種推動經濟、社會、生態轉型,更為全面的新范式。
與會嘉賓認為,在一個失序動蕩的世界,堅定捍衛多邊主義,推動各國平等參與、貢獻并共享發展成果尤為重要。德國前財政部長約爾格·庫基斯表示,各國應深化跨領域、跨區域合作,促進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公平化、可持續,推動各經濟體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加快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相關目標。
歐洲議會前副議長雷夏德·恰爾涅茨基指出,推動多邊主義需要尊重不同的歷史路徑、歷史經驗和文化差異,積極促進各大洲間的和諧合作。

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人與社會全面發展:面向2050年的人類社會發展戰略》報告。報告表示,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和全球治理倡議,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世界和平發展的美好未來注入了中國智慧,貢獻了重要的國際公共產品。
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格澤高滋·科勒德克高度贊賞中國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議?!拔覀兏惺艿搅酥袊念I導力。中國的發展理念和體系是獨特的,積極利用看不見的市場之手形成合力,推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p>
菲略表示,中國已在能源效率、清潔技術和電動汽車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鞍臀髡谂ν七M綠色轉型,中國會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p>
伊拉里奧同樣從南方國家的視角出發,表示安哥拉在經歷戰爭的苦難后選擇了和平,選擇了與中國等友好國家合作的發展之路,并在此過程中重建國家之間的信任。他呼吁構建以全球團結、經濟正義和相互尊重為支柱的國際秩序,建立一個以知識共享、南南合作和新的國際金融結構為基礎的可持續和包容性發展的全球聯盟,真正體現多極化世界的公平與多樣性。(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10日 15:00:55
- 2025年11月10日 13:53:48
- 2025年11月10日 11:03:18
- 2025年11月10日 10:53:59
- 2025年11月10日 10:23:59
- 2025年11月10日 10:22:45
- 2025年11月10日 09:33:18
- 2025年11月09日 13:20:57
- 2025年11月08日 19:14:54
- 2025年11月08日 16:48:14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