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十五五”規劃建議清晰勾勒“確定的中國”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題:“十五五”規劃建議清晰勾勒“確定的中國”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建議》)28日對外公布。這份約2萬字的《建議》,清晰勾勒出一個“確定的中國”。
——經濟增長的確定性。
“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連跨多個臺階,預計2025年底達到14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外界高度關注這種勢頭能否保持。
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建議》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并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形成更多由內需主導、消費拉動、內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經濟增長需要各領域同向發力。從產業發展到科技創新,從國內市場到經濟體制,《建議》著眼不同維度作出的上述細致部署,將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護航。
——發展提質的確定性。
中國反復強調,要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衡量質量的標尺之一,是增長數字能否讓民眾“有感”。
《建議》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既有“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等關乎發展全局的“國事”,也有“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進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等普通人關心的“家事”。
五年規劃,不只是國家發展的藍圖,也塑造著每個家庭對未來生活的預期。
進入“十五五”時期,中國為發展提質的方向進一步明確——經濟增長不僅要有速度,還要有質感、有溫度。擴大內需、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宏觀目標的實現,最終都要落在增強民眾幸福感、獲得感上。
“國事”關乎方向,“家事”關乎體感,當二者在下一個五年交織共振,發展的“溫差”有望被進一步彌合。
——擴大開放的確定性。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逆風”,《建議》提出“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這種機遇,來自于超大市場的自主開放。當中國超大的商品、服務等市場持續向世界開放,不僅自身發展需要得到滿足,也將促進跨境經貿合作,為其他各國提供可觀商機。
這種機遇,還來自于國際合作的持續深化。在國際經貿規則經歷重塑的當下,《建議》強調“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
可以預見,“十五五”時期,中國將繼續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擴大與新興市場合作,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更多穩定因素。
——深化改革的確定性。
去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在2029年時完成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這一時點,恰在“十五五”時期。
眼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改革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此次《建議》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其中,“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等多項部署,均折射出中國正通過深化改革尋求治本之策,持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由此積蓄的發展內生動力,將成為應對外部變局的關鍵確定性。(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28日 18:14:47
- 2025年10月28日 16:24:56
- 2025年10月27日 17:44:31
- 2025年10月24日 14:26:04
- 2025年10月24日 12:52:28
- 2025年10月23日 10:08:20
- 2025年10月22日 09:53:14
- 2025年10月21日 13:49:03
- 2025年10月21日 11:39:07
- 2025年10月21日 10:19:48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