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慶齡西安事變聲明看統一戰線的力量

【抗戰•憶統戰】從宋慶齡西安事變聲明看統一戰線的力量
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內,幾頁泛黃的英文打字稿引人注目。斑駁的紙頁,似在無聲訴說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講解員告訴我,這是宋慶齡于1936年12月中旬在西安事變爆發后起草的聲明。
猶記得那年,蔣介石督戰逼剿,張學良、楊虎城苦諫無果,斷然兵諫,西安事變爆發。消息如驚雷傳來,舉國震動,內戰陰云驟然密布。正是在這風暴眼中心,宋慶齡保持了非凡的冷靜,于上海的寓所里,一字一句地敲下了眼前這份珍貴的聲明。
凝視展柜,我仿佛能觸摸到那份歷史的重量。她開宗明義:“無論張學良的動機是什么,所有愛國的中國人都會認為這是一次不幸的事件,因為它又將國家引入內戰的危險之中,而內戰將導致更深重的民族災難,同時也給日本的入侵提供了便利。”她痛斥內戰是徒耗國力的“法西斯內戰”,只會無謂犧牲寶貴的民族力量——“工人、農民、戰士、市民和元帥”,而這些力量正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爭”中最為需要的。聲明中最振聾發聵的呼吁是:“內戰必須停止!這是我一貫的立場。面臨日本入侵我國國門的危急時刻,個人的不同政見都必須放棄!”她急切地警告“另外一場南京和西安間的內戰正在有逼近的危險”,并“熱切地呼吁每一個中國公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這樣一場災難的發生”。她發出最終號召,凝聚了全民族最迫切的愿望:“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聯合起來,抵抗日本的侵略,保衛自己的祖國。”
然而,歷史的進程有時快得出乎意料。國共雙方為和平解決事變的談判迅速啟動,這份凝聚著宋慶齡深刻洞見與急切呼吁的聲明,最終遺憾地未能按計劃發表,原件一直靜靜躺在故居庫房。但其蘊含的“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核心精神,卻在宋慶齡果決的斡旋行動中得到了最有力的踐行。在得知中共力主和平解決并已派周恩來赴西安后,她立即勸說兄長宋子文親赴西安,并親自引薦中共代表潘漢年與宋子文、宋美齡會面。正是她憑借特殊身份與影響力所搭建的關鍵溝通橋梁,使南京方面清晰理解了中共和平解決、無意加害蔣介石的真實立場,極大緩解了敵意,直接促成了宋美齡、宋子文的西安之行,為最終達成和平協議鋪平了道路。她不計前嫌,以民族大義為重,旗幟鮮明的主張和卓有成效的行動,對穩定危局、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到關鍵作用。事變和平解決后,她依然與中共密切配合,共同克服困難,努力維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團結局面。
更令我敬佩的是,宋慶齡在民族至暗時刻迸發出的智慧與力量,貫穿了十四年抗戰的始終。從力促國共合作,到在香港創建保衛中國同盟,將國際援助精準送達最艱苦的敵后根據地;從組織救亡團體、營救愛國志士,到無畏發聲維護團結、反對分裂。她始終是凝聚海內外力量、共御外侮的一面光輝旗幟。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站在故居靜謐的燈光下,再次凝視展柜中這份泛黃的英文聲明稿,它所承載的意義早已超越了一紙新聞講話稿的價值。它是宋慶齡作為偉大愛國者,在中華民族最危急時刻與中國共產黨建立密切聯系,并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歷史見證。它無聲地訴說著,統一戰線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克敵制勝、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而宋慶齡的一生,恰與黨的統一戰線結下了不解之緣。在統一戰線的醞釀、確立、發展、壯大各個時期,她始終以獨特身份地位、崇高威望和號召力發揮著重要作用,讓人肅然起敬。
紙頁雖已斑駁,卻印證著統一戰線的價值。從西安事變的轉危為安,到后來民族復興道路上的風雨同舟,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智慧,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前行的重要支撐。它時刻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力量源自共同信念下的團結,源自對民族前途命運共同的責任擔當。讓我們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份凝聚人心、共襄偉業的偉大智慧,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8月28日 21:07:47
- 2025年08月28日 17:45:16
- 2025年08月28日 16:19:33
- 2025年08月28日 15:55:51
- 2025年08月28日 13:53:01
- 2025年08月28日 11:54:32
- 2025年08月28日 07:55:50
- 2025年08月28日 07:33:27
- 2025年08月27日 15:49:43
- 2025年08月27日 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