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美食博主大陸尋味 一心傳承“家鄉菜”
中新社武漢9月10日電 題:臺灣美食博主大陸尋味 一心傳承“家鄉菜”
中新社記者 武一力
“大家都說來武漢一定要吃蓮藕,這里的蓮藕比手臂還要大!”清晨,臺灣美食博主章新和妻子豫魯來到武漢鐵機路農貿市場,一邊逛早市,一邊用手機拍攝當地的特色美食。
近日,章新和豫魯的孩子赴武漢交換求學,借著送學機會,夫婦二人在武漢開啟了“舌尖之旅”。

“我們的第一站選擇菜市場,聽聽商販吆喝聲,感受人間煙火氣。只有在這里,我們才能最直觀地感受到當地人喜歡吃什么,過什么樣的生活?!闭滦抡f。
菜市場里,活蹦亂跳的魚蝦、帶著露珠的蓮蓬等琳瑯滿目;菜市場外,熱干面、雞冠餃等“過早”(武漢方言,意味“吃早餐”)美食香味撲鼻,這讓章新感受到,武漢作為碼頭城市,當地人愛吃碳水、愛吃河鮮。
做足“功課”后,章新和豫魯9日專程來到武漢一家“老字號”楚菜館,向廚師請教特色楚菜蔥燒武昌魚和干煸藕絲的做法。
“在魚兩面劃花刀,放入鍋中煎到金黃,要中小火煎吧?再加入野山椒、生姜……”在廚師的演示下,章新和豫魯一人記錄菜肴的步驟,不時追問細節;一人舉著手機,把每一道制作過程都拍得清清楚楚。
“回臺灣后,我們會把這兩道菜復刻出來,保留楚菜精髓的同時,適當搭配臺灣食材。比如在臺灣比較難買到武昌魚,就打算用鱸魚代替。”章新說。
章新夫婦一直愛琢磨美食,2021年退休后,干脆開始拍攝相關視頻。這幾年,他們前往云南、貴州等地找味道、學手藝,記錄過數千道菜品,多是易上手的家常菜——河南燜面、山東饅頭、四川口水雞、杭州西湖醋魚等,收獲近百萬網友關注。
“當我們在吃某道家鄉菜的時候,腦海中會不由自主蹦出小時候吃這道菜的畫面,滋生很多情愫。曾經有個澳大利亞的華人朋友看我的視頻,眼淚直流,他說,看到這些家鄉菜、聽到鄉音,就想起了父母和故鄉?!闭滦抡f。
章新告訴記者,1949年,一百多萬人從大陸來到臺灣,帶來各個地方不同菜式,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家鄉菜融合、發展,演變為“眷村菜”。對于當時很多人來說,“眷村菜”就是“媽媽的味道”,寄托著鄉愁。
留住家鄉味道,正是夫婦二人的愿景。“唯有記錄才能留住,才能傳承。”豫魯說,“我們堅持拍攝視頻并復刻五湖四海的家鄉菜,無論是否美味、是否正宗,這些藏在味蕾深處的情感,是一代代人忘不掉的根。”(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5日 10:49:51
- 2025年09月13日 17:11:42
- 2025年09月13日 13:26:27
- 2025年09月13日 13:11:30
- 2025年09月12日 15:07:02
- 2025年09月12日 13:44:41
- 2025年09月12日 13:44:19
- 2025年09月12日 09:18:43
- 2025年09月12日 07:22:58
- 2025年09月12日 07:17:10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