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傳統戲曲劇團“三十而立”:傳統是永恒的時尚
中新社臺北9月11日電(記者 朱賀)“外界常認為國光以‘創新’著稱,但我們始終清楚,唯有傳統戲曲,才是國光得以樹立永恒時尚標桿的根基。”11日在臺北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臺灣傳統戲曲表演團體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如是說。
適逢成立30周年,國光劇團推出“永恒時尚·秋分”系列傳統京劇演出,邀請盛鑒、黃宇琳、李家德、魏伯丞等新老演員,于12日至14日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求騙記》《伐子都》《陸文龍》等劇目。這些經典好戲不僅藝術底蘊深厚,更承載著兩岸共同的文化記憶與淵源。

張育華表示,傳統是永恒的時尚。劇團鼓勵年輕演員在繼承前輩精髓的同時,融入個人特色,為經典注入當代氣息。音樂、字幕、舞臺設計與轉場氛圍的整體營造,旨在讓觀眾感受到,即便老戲新演,也能煥發出不同于新創戲的時代魅力。
青年演員李家德與國光劇團同歲,將在武戲《伐子都》中飾演“公孫子都”一角。雖已演出多次,他笑言仍“最怕這個角色”。劇團戲劇顧問王安祈介紹,該戲曾得天津京劇院武生名家閻邦建親授,演員需扎大靠、插翎子,同時還要摔打翻跌,難度極高。

喜劇《求騙記》由盛鑒與黃宇琳搭檔演出,王安祈介紹,該劇以詼諧手法深刻呈現社會與人性的復雜。她曾在社交媒體回憶,兩岸恢復交流之初,湖北漢劇團體曾來臺演出此劇,“臺下觀眾笑瘋了”。2011年,國光劇團獲得湖北授權將之改編為京劇,在臺北同樣轟動滿座。
如今14年過去,盛鑒依然在該劇中飾演“金秀才”。“‘流行’可能會被淘汰,但經典永恒存在,經得起考驗。”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創新,此次他在扮相上摘掉髯口,以不同于傳統老生的形象貼近觀眾。
談及近年兩岸戲曲交流,盛鑒和黃宇琳均表示,同業間透過自媒體關注彼此近況,似乎沒有距離;但更期待再赴大陸演出,因為面對面的交流無可替代。
說起大陸京劇名家于魁智、李勝素不久前臺北開嗓掀起的追戲熱,盛鑒也難忘當年赴上海、北京演出“場場爆滿、滿場叫好”的盛況。黃宇琳則說,藝術的語言是純粹的,足以讓兩岸觀眾忘記所謂的“界限”。(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12日 15:07:02
- 2025年09月12日 13:44:41
- 2025年09月12日 13:44:19
- 2025年09月12日 09:18:43
- 2025年09月12日 07:22:58
- 2025年09月12日 07:17:10
- 2025年09月11日 11:53:52
- 2025年09月11日 11:03:17
- 2025年09月11日 10:43:10
- 2025年09月11日 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