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榛果飄香 油菜金黃:呼倫貝爾山野林間好“豐”景
中新網呼倫貝爾9月8日電 題:榛果飄香油菜金黃:呼倫貝爾山野林間好“豐”景
中新網記者 張瑋
白露至,秋收忙。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南麓的灌木林里,碩果累累的榛子迎來豐收季。
記者走進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中和鎮的郝家榛子園,郁郁蔥蔥的榛子樹整齊排列,飽滿圓潤的榛子掛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澤。微風拂過,榛果搖曳,果香四溢。
只見工人們穿梭在林間,熟練地將榛子采摘下來,裝滿一袋又一袋。榛子的豐收不僅富了榛子園主,也帶動當地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我家的400畝榛子林,今年預計能產4萬斤榛子。”榛子園主人郝增國告訴記者,他家今年雇了50多名工人,負責采摘、晾曬、脫粒、過封等各個環節。“這些工人的工資就得支出20萬元左右。”
“我們把好榛子都選出來進行售賣,以前是通過客商來收我們的生榛子。今年我特意蓋了2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準備把榛子烤熟了,通過網上售賣。現在已經對接電商平臺了。”郝增國自信地說,“我還能幫周邊的榛農銷售,把我們家鄉的特產賣到全國各地去。”
郝增國估算了一下,他的榛子園今年能創收30萬元左右。
位于大興安嶺南麓的呼倫貝爾扎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等地,地形以丘陵為主,良好的自然資源極有利于榛子的生長和掛果。呼倫貝爾作為內蒙古重要的榛子生產基地,為進一步拓展農民發展野生榛子采集增收的空間,實施誰承包、誰管理、誰受益的淺山區次生林分戶經營管理制度。
這幾日,阿榮旗山林間,農民搶抓晴好天氣忙著采摘,確保顆粒歸倉。在向陽峪鎮羊草溝村,3000余畝榛子基地里,一排排挺拔的榛子樹郁郁蔥蔥,在農民們的手指翻飛間,一串串、一簇簇飽滿的榛果落入筐中。
向陽峪鎮羊草溝村治保主任李景學告訴記者,該基地日均采收鮮榛果可達5萬斤左右,吸納周邊10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人均日收入180元。
能在家門口就業,向陽峪鎮羊草溝村村民王成君特別高興:“一天掙將近200元,能為家里減輕不少負擔。”
榛子素有“堅果之王”的美譽,其果實皮薄飽滿、口感香脆、營養豐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近些年成為消費者的干果熱門之選。
目前,呼倫貝爾市現有結實榛子40多萬畝,年產量穩定在4000噸,產值達1.6億元左右,給當地農民帶來巨大經濟收益的同時,也使森林覆蓋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進入仲秋時節,呼倫貝爾農墾137萬畝油菜進入收獲期。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收割機來回穿梭在田間,將一趟趟油菜快速卷入收割機,經過脫粒、清選后,油菜籽被盡收“囊中”。
呼倫貝爾農墾謝爾塔拉農牧場第一連(隊)副隊長孫文亭介紹,今年該農牧場9.6萬畝油菜喜獲豐收,預計畝產量達240斤左右。“目前已完成油菜割曬面積3.1萬畝,預計9月中下旬完成收獲。”
進入成熟期后,金燦燦的油菜籽壓彎枝頭,割曬機將一排排油菜割倒后,整齊地堆放在田邊進行晾曬。

“由于油菜品種好,田間管理得當,油菜生長期氣候適應,油菜籽整體品質比去年要好。”謝爾塔拉農牧場農機科技部部長唐廣彬說,目前,呼倫貝爾油菜生產種、管、收實現全程機械化,形成北方高寒旱作地區的油菜模式化栽培技術規程和大型機械化作業標準。“2025年,呼倫貝爾農墾油料作物生產呈現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的趨勢。”(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08日 22:08:21
- 2025年09月08日 20:08:32
- 2025年09月08日 17:44:26
- 2025年09月08日 17:33:52
- 2025年09月08日 14:55:06
- 2025年09月08日 13:59:28
- 2025年09月08日 08:35:16
- 2025年09月07日 18:22:26
- 2025年09月05日 13:37:29
- 2025年09月05日 08: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