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敘事從“互聯網+”邁向“AI+”
2025年的烏鎮,聚光燈不再只屬于互聯網巨頭。
峰會期間,杭州“六小龍”首次同臺。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群核科技、強腦科技、云深處科技,這些平均“年齡”不到十歲的企業,已在全球AI與機器人領域掀起波瀾。

“最近一年,具身智能領域有點像做夢的感覺,很多科幻中的故事已變成現實。這種現象在未來幾年還會加速。”在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看來,這得益于“大家共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2014年以來,烏鎮峰會始終是中國科技風向的觀測窗口。十余年間,峰會焦點從平臺巨頭到AI創業者。中國科技敘事也隨之轉換——“互聯網+”正加速向“AI+”邁進。
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路徑,愈發清晰。
“六小龍”多創立于2015年前后,幾乎和烏鎮峰會同歲。如今,它們正挑戰各自領域的技術邊界,并已成長為重塑全球科技競爭格局的新興力量:
深度求索(DeepSeek)的開源大模型重塑全球AI產業格局;
宇樹科技不斷挑戰機器人運動極限;
游戲科學憑借《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玩家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群核科技專注空間智能領域,為機器人和AI智能體提供空間感知能力;
強腦科技正將腦機接口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實用場景;
云深處科技瞄準危險環境作業替代,拓展機器人應用邊界。
“六小龍”的集體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著一整套創新生態系統的支撐。
今年以來,浙江舉全省之力打造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到8月已經建成2600多家博士創新站,其中200多家和AI緊密相關,全國重點實驗室發展到38家,源源不斷輸出前沿技術。
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科創“潛龍”正在成長。業內人士直言,現在有“六小龍”,未來可能有“六百小龍”。
如今,浙江已累計培育了1800多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63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今年前9個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營業收入4944億元、同比增長22%,研發費用390億元,同比增長14%。
從“造產品”到“造生態”,中國科技自立走向深水區。
“六小龍”的意義,不僅在于企業自身的成長,更在于其所代表的創新范式轉變。
從應用創新走向底層創新:大模型、機器人操作系統、腦機接口——中國企業正深入底層技術;
從國內市場走向全球競爭:深度求索的開源策略、游戲科學對中國文化的闡釋,顯示中國科技影響力向外延伸;
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布局:博士創新站、重點實驗室、產業政策,構成技術創新的系統支撐。
最近,人形機器人已在進博會、全運會等大型場合頻繁亮相,從做咖啡到傳遞火炬,AI技術落地節奏明顯加快。
“十五五”開局在即,中國科技也迎來新窗口。
近期公布的“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這在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今年,中國首次躋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全球創新指數前十,標志著國家創新系統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政策紅利、產業基礎、市場潛力三重疊加,為中國從“六小龍”到“六百小龍”的躍遷提供了歷史性窗口。
從烏鎮望去,中國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已不再是互聯網平臺的流量之爭,而是AI、機器人、腦機接口等硬核科技的系統突破。
從“六小龍”開始,中國創新故事已翻開新篇章。
(“三里河”工作室)
- 專題:三里河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11月09日 13:46:44
- 2025年11月06日 12:59:31
- 2025年11月05日 14:52:40
- 2025年11月04日 10:31:50
- 2025年11月01日 15:09:28
- 2025年11月01日 15:05:28
- 2025年10月31日 17:26:35
- 2025年10月31日 16:07:06
- 2025年10月31日 16:01:15
- 2025年10月31日 15:52:44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