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烽火歲月的血與火,到如今紅色熱土上的生機與希望,張家墳村的變遷,正是鄧玉芬等先輩用生命守護的未來圖景。[詳細]
廣東21個地市同步啟動海外華僑與中國抗戰紀念特展
本次紀念特展重現海外華僑跨越千山萬水投身保家衛國洪流之中的英勇形象,以及與世界人民一起并肩作戰共衛和平的不朽印記。
萬里同心抗敵寇 抗戰文物中的華僑家國情懷
“當年的中國積貧積弱,被人家欺負。而海外華僑的心始終和祖國緊緊連在一起。”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長孫陳立人說。
回望戎馬一生,王溫理深感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希望年輕人,要熱愛祖國,銘記歷史,要熱愛和平。
“我們家六口人,四個都參加了游擊隊,我就是在游擊隊里長大的。”90歲的林珍談起抗戰的歲月,仍記憶猶新。1943年,她只有8歲,卻也加入了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擔任“小鬼交通員”。
走進今天的西南工業重鎮柳州,在柳州工業博物館里穿越歷史的迷霧,探索抗日戰爭期間以柳州為代表的,中國西南后方工業生產的抗戰故事……
中國戰區受降地點為何選在湖南芷江?
8月21日至23日,中國戰區受降典禮在芷江舉行,雙方商定日軍向中國軍民投降的所有事宜細節,并在日本投降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芷江受降宣告了侵華日軍的徹底失敗,標志著中華民族近百年來反抗外來侵略取得完全勝利。
日本投降后,判處那些戰犯死刑究竟有多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次年,一場人類有史以來參與國家最多、規模最大、開庭時間最長的審判隨之而來,史稱“東京審判”。這場審判持續兩年多,共開庭818次,判決書超12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