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昆侖肝膽護山河——抗戰中的新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分享到:
分享到:

昆侖肝膽護山河——抗戰中的新疆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2025年09月04日 10:10 來源:新疆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一鍬一鎬,筑起三千里抗戰生命線;一步一履,運輸萬千噸物資赴前線;一厘一毫,凝聚著抗戰必勝的信念……正在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展出的《通途——抗戰時期的新疆紅色交通線》主題展覽,通過大量文字、歷史圖片、史料數據,再現了新疆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歲月。

  8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人民以14年的浴血抗爭,贏得了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的首次完全勝利。盡管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陲,遠離烽火連天的抗戰前線,但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積極動員和組織下,天山南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新疆400萬各族人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書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

  團結歌——共產黨引領各族同胞共御外侮

  在烏魯木齊市勝利路392號,綠樹掩映間,一幢中俄合璧風格、青磚壓檐的兩層明黃色小樓靜靜佇立,這就是“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舊址”,鐫刻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疆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引領天山南北民眾共赴國難的壯闊歷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為推動各界愛國人士參加抗戰,擴大民族救亡運動,中國共產黨在迪化(今烏魯木齊市)設立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既是八路軍在新疆的辦事機構,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的領導機關。領導在新疆的共產黨員,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向廣大民眾廣泛深入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抗日主張,積極營造抗戰輿論氛圍,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增強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讓共產主義星星之火燎原天山南北?!卑寺奋婑v新疆辦事處紀念館主任張海峰說。

  1937年起,中國共產黨從“新兵營”、延安及留蘇歸國干部中抽調130余人,分赴新疆行政、財政、文教等領域工作?!霸谛陆墓伯a黨人,在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復雜的政治環境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弊灾螀^黨委黨校(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教授耿鐸文說,他們立足崗位改良政治、革除積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極大地推進了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及經濟社會發展,擴大了共產黨在新疆的影響,播撒了革命火種。

  1938年2月,毛澤民化名“周彬”,以新疆省財政廳副廳長的身份開始了在新疆的工作。他以卓越的理財本領,使長期混亂不堪的新疆財政在較短時間內走上正軌,不僅為新疆各族民眾創造了安居樂業的環境,也為全國堅持抗戰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物質支撐,有力支援了抗戰前線。

  耿鐸文介紹,抗戰時期,在新疆的中國共產黨人中有27人先后擔任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領導職務及教學工作。他們團結各族教育工作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力舉措,使各級學校成為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宣傳抗日救亡理念、普及馬列主義思想、培育革命力量的重要場所。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核心宣傳陣地,《新疆日報》在1938年至1942年間,以筆為劍、以紙為旗,成為中國共產黨緊密聯系新疆各族人民的橋梁和紐帶,為宣傳抗日救國、建設新疆、鞏固后方支援前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共產黨人在新疆的出色工作和新疆的抗日進步氛圍,強烈感召和吸引一批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進步人士和知識分子紛紛西來。他們和中國共產黨人密切合作,齊心協力,在新疆開展了以民族為主要形式、抗戰為中心、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新文化運動,推動了馬列主義和進步文化在新疆的廣泛傳播。

  大唱革命歌曲,嘹亮的歌聲傳遍迪化城,激蕩著民眾的愛國熱忱;電影演員趙丹、徐韜等創作演出的抗戰話劇《戰斗》,上演10余日,場場爆滿;著名作家茅盾不遺余力地傳播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化,為新疆的文化建設作出了開拓性貢獻……新疆的抗日救亡文化運動范圍廣泛、持續時間長、活動規模大。

  “在共產黨人和進步文化人士的全力推動下,在《新疆日報》的廣泛宣傳下,新疆各族民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覺醒,催生出共御外侮的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到抗戰之中,為爭取全國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惫㈣I文說。

  生命線——抗戰國際援華交通線上寫傳奇

  8月29日,烏魯木齊地鐵1號線鐵路局站與國際機場站內,《通途——抗戰時期的新疆紅色交通線》專題展覽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罢褂[不僅展示了新疆紅色交通線開辟、建設、發展的艱辛歷程,同時也展現了新疆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抗戰精神?!闭褂[策展人、烏魯木齊市烈士陵園主任葛敏說,該展覽還將走進紀念館、學校等地,并通過“云端故事”“開學第一課”等形式,讓紅色精神跨越時空,感染更多人。

  抗日戰爭時期,新疆雖地處西北邊陲,卻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價值成為全國抗戰的重要支點。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隨著沿海及西南地區的國際交通線相繼被日軍截斷,中國新疆與蘇聯接壤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國際援華物資運輸的關鍵通道。

  自治區黨委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劉向暉介紹,抗戰國際援華西北交通線由公路線、航空線、驛運線和紅色國際交通線四條線路組成。公路線從阿拉木圖經新疆到蘭州,主要運輸來自蘇聯的援華物資,在此基礎上延伸到延安的紅色交通線,保障我黨人員能夠在最安全便捷的情況下來往于延安和蘇聯之間。與公路交通同時開通的航空線主要運送旅客、行李貨物和郵件。驛運線從列城穿越喀喇昆侖冰川到新疆葉城,然后到蘭州,主要運輸來自英美等國的援華物資。

  因一些國際援華物資為重型武器裝備,對公路要求高,當時疆內有的地方還未通公路,有的地方道路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因此修路護路成為首要任務。為了抗日救國,新疆各族群眾積極投身到筑路修路運動當中,用血淚和真情鼎力支前,保障交通線暢通。

  號稱“死亡之谷”的果子溝,是這條運輸線的必經之路,也是出了名的險路、難路,走馬車都異常艱難,沿途氣候條件極端惡劣。為打通這條主干道,各族群眾在沒有工程機械、全靠人拉肩扛的條件下,自帶干糧,義務參與筑路,有的修路群眾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僅僅用了20天時間,果子溝通道就被打通。

  “在這場偉大的人民戰爭中,在國家和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新疆各族人民與祖國同患難、共甘苦、心連心、共命運,匯聚起抗日救國、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眲⑾驎熣f,從1937年到1941年,中國抗日戰場上80%的國際援助物資來自蘇聯,其中90%以上是經新疆運送的。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了東南亞大片領土,切斷了中國西南的國際運輸線。中國與英國協商之后,決定開辟翻越喀喇昆侖山脈通往新疆葉城的驛運線路。

  新疆第一時間籌集了1000余匹駱駝、馬匹,招募了180多名馱工。馱工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通過這條國際驛運線路先后運進了汽車輪胎4444套、軍用布匹782包、油袋588件、呢料63捆5850件,另有汽車零件和醫療器械等,運往抗日前線。

  “抗戰時期,在通往外部的交通線幾乎完全斷絕的情況下,抗戰國際援華西北交通線一度成為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生命線’?!眲⑾驎熣f,大批援華物資源源不斷經新疆轉運至抗日戰場,在中華民族最危急時刻構筑起一道“生命線”,為抗戰的最終勝利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和支持。

  赤子心——捐寒衣捐飛機“捐”兒子支援前方

  “欲為前方將士捐助銀兩或物品,因家貧無力,不能達到目的,愿將一十八歲之子于素甫捐送前方,以力抗戰日寇,犧牲國家……倘其子不忠實抗戰,打倒日寇,即系不孝,如無該子,寧死不見子面……”在自治區檔案館的抗日檔案中,“艾沙送子上前線”的故事生動詮釋了新疆各族兒女對祖國的熱愛,時隔多年,讀來仍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抗戰時期,新疆雖遠處于大后方,但在國難當頭、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新疆各族人民始終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中國共產黨人的推動下,各民眾團體通電全國稱:“新疆雖僻處邊陲,抗日救國尤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與國人共同奮斗?!?/p>

  在中國共產黨人“一切為了抗日勝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號召下,新疆各族民眾盡管生活困苦,卻毫不猶豫地投入到這場全民抗戰的洪流中,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全力支援前線,筑起抗戰勝利的堅固基石?!扒胺奖Pl了后方,后方應該支援前方”成為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疆抗日募捐活動不但持續時間長,而且范圍廣?!弊灾螀^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這場自1936年12月起持續至1944年1月的愛國支援運動,涵蓋了獻金運動、寒衣運動、文化勞軍運動、鞋襪勞軍運動、獻機運動、獻馬運動等多種形式。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全疆各族民眾共捐款折合現大洋322萬余元。無論規模還是募集款物的數量,新疆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空軍力量薄弱,在與日軍的空戰中處于劣勢,飛機數量匱乏成為制約抗戰的一大難題。1938年,新疆民眾抗日救國后援總會發起捐獻飛機援助前線抗戰的運動,形成了“人人愿為獻機出份力”的熱潮:綏來縣(今瑪納斯縣)一位哈薩克族孀婦嘉義克捐獻五十兩重元寶一顆;一位年逾古稀的維吾爾族老婦人,當場捐出了自己唯一值錢的金耳環;喀什一位貧苦寡婦,捐出了自己一穗一穗揀來的一袋小麥……

  當時的新疆省政府用全疆各族民眾捐獻的大量現金和其他財物,購買了10架戰斗機。1938年夏,滿載著新疆各族人民希望的10架“新疆號”戰斗機騰空而起,飛往抗戰前線,給日軍以猛烈打擊。新疆各族民眾為抗戰捐獻飛機一事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贏得社會各界廣泛贊譽?!缎氯A日報》以《新疆同胞獻機十架》為題報道了此事,稱其“儀式莊嚴熱烈,空前未有”。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新疆各族人民自覺地將自己的命運、民族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力增強。

  除1938年捐獻10架“新疆號”戰斗機外,1943年新疆再次響應全國“一縣一機”捐獻運動,各族人民又一次展現了無私的愛國情。在運動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多年積累的儲蓄,有的甚至是省吃儉用出來的錢財,傾囊捐出。據統計,這些錢可購買飛機144架,超過原計劃64架的一倍還多。

  “抗戰時期,新疆各族民眾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表現出強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彰顯了祖國利益高于一切、各民族團結一致、共御外侮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光耀千秋的一頁?!眲⑾驎熣f,這既是滋養民族精神的寶貴財富,更是新時代需要薪火相傳的價值火炬。(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

【編輯:黃鈺涵】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