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chinese老女人老熟妇hd-日本欧美久久久久免费播放网-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寧夏大學,太寶藏了吧!

分享到:
分享到:

寧夏大學,太寶藏了吧!

2025年09月07日 11:24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沙棗樹”

是一種神奇的落葉喬木

風沙摧不垮,鹽堿蝕不爛

在戈壁中照樣開花結果

風沙磨礪了沙棗的甘甜

歲月見證了寧夏大學的成長

一代代寧大人

始終秉持著“沙棗樹精神”

不怕困難 不畏風寒 根深葉茂 本固枝榮

尚德 勤學 求是 創新

六十七載扎根塞上,沙棗精神薪火相傳

時間回到1958年

為了打破寧夏高等教育的空白

在國家的號召下

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人才

幾經輾轉 來到銀川 建設寧大

1958年9月15日

寧夏師范學院、寧夏農學院和寧夏醫學院

“三院成立”

此為寧大的前身

1958年9月15日三院成立大會。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1958年寧夏農學院舊址。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1962年9月30日

三院合并正式成立寧夏大學

1962年9月30日,寧夏大學成立大會。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彼時寧大還只是一片荒灘

師生們在課余時間

車拉肩背 一磚一瓦

用雙手開墾出寧大的根基

1958年,三院初建時師生自己動手脫土坯建宿舍。圖源寧夏大學校史館

1964年,師生們車拉肩背建設寧大。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寧夏大學主樓,攝于1965年。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至此 寧大如一棵沙棗樹

在祖國西北大地茁壯成長

1997年12月26日

原寧夏工學院 銀川師專(含寧夏教育學院)

并入寧夏大學

2002年2月26日

寧夏大學與寧夏農學院

合并組建新的寧夏大學

2002年,新寧夏大學成立。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2004年,寧夏大學成為

自治區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2008年9月,寧夏大學成為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9月,寧夏大學成為

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018年2月,寧夏大學成為

“部區合建”高校

今天的寧夏大學賀蘭山校區“科技樓”。圖源寧夏大學檔案館

從荒灘上的第一間校舍

到今天的“雙一流”學府

寧夏大學始終以沙棗樹的堅韌

在塞上江南培育著知識與希望

理工農經法并重,打造西部教育高地

寧大搶抓歷史性機遇

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

現已成為一所

理工農經法并重

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目前有12個學科門類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部區合建”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

“國家重點學科”1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16個

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6個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8個

首批教育部卓越農林試點專業8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2個

一級學科碩士授權專業點33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國家重點人才計劃領軍人才8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5人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

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

……

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冶金與材料工程專家,寧夏大學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材料與新能源學院名譽院長。圖源寧夏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玉山:工業控制閥專家,寧夏大學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寧夏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圖源寧夏大學

彭志科:寧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圖源寧夏大學

李紹先: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中國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問題顧問和特約評論員。圖源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科研團隊

研發出“智能風光互補節水灌溉”新技術

走進卡塔爾世界杯的賽場

水稻遺傳育種團隊

將水稻新品種成功競拍轉化

推動科研成果

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

水稻遺傳育種團隊科研成果競拍現場圖。圖源寧夏大學農學院

……

在賀蘭山下的這片沃土上

寧大人俯身觸摸大地的脈搏

這些帶著風沙味的科研成果

讓西北的星空下

多了更多改變命運的可能

把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寧夏大學師生走進賀蘭瓜菜科技小院。圖源寧夏大學潤澤書院

在寧大,每個校區都有獨家記憶

根植塞上沃土

融匯絲路精魂

寧夏大學的各大校區

坐落于賀蘭山與黃河之間

共繪一幅塞上教育的畫卷

賀蘭山校區里

德勤樓莊重矗立

是行政與精神的坐標

百花園繁花似錦

四季流轉皆藏詩意

未來教室科技賦能

讓知識在互動中鮮活生長

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研討紛呈

讓思想和觀點在這里碰撞

懷遠校區中

拐角樓古樸厚重

逸夫圖書館藏書萬卷

鐫刻著歲月的學術榮光

金波湖碧波蕩漾

倒映著學子的青春夢想

凌云廣場開闊敞亮

見證著寧大人的壯志昂揚

“拐角樓”,始建于1959年,寧夏大學校本部現存唯一一座建校時期的老建筑,又稱“曾憲梓樓”。圖源寧夏大學

文萃校區內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熠熠生輝

滋養學子多元才情

知行樓沉穩矗立

踐行著知行合一的治學理念

書院廣場開闊雅致

承載著青春的歡歌與笑語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圖源寧夏大學

朔方校區以農科為基

致力于現代農業科技創新

金鳳校區著力打造科創基地

力促新質生產力與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

中衛校區依托“云計算”

突出產教融合 詮釋開拓創新

講座跨山海,文藝綻芳華

寧大校園文化精彩紛呈

名人講座跨越山海匯聚于此

帶來多元視角與前沿思想

文藝活動百花齊放

為學生打造沉浸式體驗

全方位開闊眼界

增添別樣體驗

逐夢星辰 奮斗青春

航天員桂海潮做客“賀蘭山論壇”

與師生分享追夢故事

2025年5月28日,神舟十六號乘組航天員桂海潮做客寧大“賀蘭山論壇”。圖源寧夏大學

著名紀錄片導演康健寧

殷切寄語青年學生

“一定要從腳下做起,不要好高騖遠”

在“AI時代與人的危機”講座中

南京大學教授杜駿飛

主張以“價值對齊”應對危機

光影交錯間

故事悄然綻放

舞臺之上

每一刻都是永恒的詩行

民族與歷史學院、美術學院師生

參與了CCTV-10

《巍巍賀蘭山》系列節目的錄制

CCTV-10《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中《巍巍賀蘭山》的播出畫面。圖源寧夏大學

寧大成立65周年時

師生們編排原創史詩舞臺劇

《沙棗樹·根與魂》

舞臺劇《沙棗樹·根與魂》劇照。圖源寧夏大學

選手們用歌聲唱響青春

每一個高音 每一次轉調

都訴說著青春的熱情與希望

2025年寧夏大學第三屆“樂動青春”十佳歌手決賽現場。圖源寧夏大學

當星輝灑滿離別之路

畢業生將帶著沙棗花香的印記

以母校賦予的勇氣與智慧

奔赴屬于他們的壯闊山海

“2025·我們的青春不畢業”畢業季嘉年華。圖源寧夏大學

“心中裝著無數的夢想

憧憬那遠大的志向

我們聚集在賀蘭山下

為的是重振西部的輝煌……”

當校歌的旋律在耳畔回響

似賀蘭山下的清風

輕拂著夢想的種子

翹首以盼

在金秋九月的塞上江南

靜候2025級寧大學子踏夢而來

共譜青春詩章

來源:寧夏大學

策劃:于翔

作者:胡耀榮 王偉 吳玉爽

(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編輯:田博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