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臺灣青年在北京共緬英烈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題: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 臺灣青年在北京共緬英烈
作者 李百加
“臺灣光復,不僅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更是臺灣人民找回身份、建立歸屬感的過程?!?/p>
21日,“共鑄中華 光陰為證”——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分享會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臺青呂盈竹如是發言。
當天,兩岸同胞循著家族記憶與歷史細節,追憶光復歷程,致敬抗戰英烈。呂盈竹認為,1895年乙未戰爭后,臺灣被迫割讓,但臺灣人民并未屈服,通過游擊戰等靈活作戰方式,持續抗擊日本侵略者,極大削弱了日軍在臺統治力量。1930年,臺灣少數民族所發起的霧社起義,更是以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成為臺灣人民抗日史上的重要篇章。
這份對民族根脈的堅守,也刻在呂盈竹的家族記憶里。她的曾祖父是出生于清末的士紳,面對日本殖民統治者的壓迫,堅持身著傳統服飾,悉心守護宗祠與族譜,期盼光復之日到來。
“舉辦紀念活動,能夠厘清歷史脈絡,修正島內因歷史敘事偏差而產生的誤解、還原歷史真相,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迸_灣青年學者林景茂表示,紀念臺灣光復并非只是歷史回溯,更在于引導島內年輕一代跳出片面歷史敘事,重新認識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定位。

在分享會上,臺青林冠廷、林彥辰兄弟講述其家族的大陸尋根故事,還特別緬懷了為臺灣光復事業作出奉獻的抗日志士林正亨。這位霧峰林家第八代傳人,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投筆從戎,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9年,他參與廣西昆侖關戰役,后隨中國遠征軍赴緬作戰。
在緬北一場慘烈的白刃戰中,林正亨身中16處重傷,奇跡生還,但雙手致殘。在給母親的家書中,他寫道:“我的殘廢不算什么,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得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值得?!?/p>
林冠廷、林彥辰兄弟一同朗誦了這封家書。他們沒想到,林正亨之子林義旻就在現場。兄弟倆上前與這位長輩擁抱。
“擁抱時,林義旻先生向我們輕聲道謝,其實該說謝謝的是我們。”林彥辰接受采訪時說,是英烈們的犧牲換來了1945年的光復榮光。他們的愛國信念時刻提醒著年輕一代,要把“銘記光復歷史、守護家國根脈”的情懷代代相傳。(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10月23日 12:28:11
- 2025年10月23日 12:16:35
- 2025年10月22日 18:27:03
- 2025年10月22日 17:20:44
- 2025年10月22日 14:22:29
- 2025年10月22日 11:21:04
- 2025年10月22日 10:50:33
- 2025年10月22日 09:50:48
- 2025年10月22日 09:47:31
- 2025年10月21日 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