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漳州棉花畫:指尖上的“東方立體國畫”
中新社漳州9月7日電 題:漳州棉花畫:指尖上的“東方立體國畫”
作者 廖珍妹
“漳州棉花畫遠看似畫,近看似雕,曾被國際友人譽為‘東方立體國畫’。”年逾七旬的郭美瑜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漳州棉花畫結緣已50載。日前,她受訪表示,經傳承和創新,漳州棉花畫再次收獲海內外消費者喜愛,增添她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福建漳州市北橋新村的棉花畫工作室里,郭美瑜制作的大大小小棉花畫以花鳥為主,或裝裱于玻璃框中,或掛在墻上,或制成小擺件,肉眼細看,紋路清晰、造型逼真,給人以假亂真的錯覺。
“鳥的翅膀是最難做的,要一層一層、一片一片地裁剪、拼貼。”72歲高齡的郭美瑜指尖翻飛,動作嫻熟,棉花在她手中被迅速塑形。她介紹,棉花畫以脫籽棉花、無光紡布、金絲絨、膠水等為原料,技法包括抽絲、按壓、捏、搓、扎、剪、疊貼、刷膠固化等,還需配上無光紡布山水畫作背景,鑲入玻璃鏡框才算完成。
“工序復雜,需極大耐心,但成品逼真,外人常誤以為是塑料花。漳州很多家庭每逢喬遷、新婚,都愛在家掛一幅棉花畫,增添喜氣、洋氣。”郭美瑜說。
郭美瑜介紹,漳州棉花畫誕生于清代,彈棉匠利用彩色棉花,創造性地在棉被胎面上制作出吉祥圖案或“雙喜”等祝福文字,以讓棉被更具賣點,這便是漳州棉花畫的雛形;后彈棉匠又將附著在棉被上的圖畫分離出來,吸收民間傳統工藝、彩扎、浮雕、國畫等技法,制成獨立工藝品,深受家庭喜愛。

因傾心棉花畫,郭美瑜18歲進入生產車間學習制作棉花畫。她告訴記者,棉花畫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備受青睞,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曾作為外交贈禮;后因工廠蜂擁而上造成惡性競爭,加之民間開始推崇字畫,棉花畫廠大量倒閉,她也隨之轉行。
轉機出現在2004年。原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目組來到法國一戶人家拍攝,主人指著墻上的一幅工藝作品說“歡迎來自棉花畫故鄉的朋友”。節目一經播出,漳州棉花畫重新受到關注,當地政府特邀被譽為漳州棉花畫“五朵金花”之一的郭美瑜“重出江湖”,帶頭傳承和發展棉花畫。
“我在傳統技法上進行創新,在棉花中摻入絨線,使棉花畫的亮度、色彩更勝一籌,還將中國畫、雕塑等巧妙融入創作,凸顯棉花畫立體感,造型更活靈活現。”郭美瑜的大膽創新效果很好,作品受到市場和業內肯定,“棉花畫煥新顏后,吸引眾多海外漳州籍華僑華人購買,并借此進入新加坡、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
郭美瑜是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漳州棉花畫代表性傳承人,在她的引導下,女兒呂嘉慧繼承衣缽,也成為代表性傳承人。
在工作室內,一幅展現新疆胡楊強大生命力的棉花畫引人注目。此作品是2023年元旦,郭美瑜到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赴一場“棉花畫之約”后所創,女兒呂嘉慧也參與其中。

“對于棉花畫未來,我充滿信心。”郭美瑜希望未來帶著女兒赴中國棉花種植、生產主產地新疆,教新疆師生制作棉花畫,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東方立體國畫”的制作技藝。
棉花畫制作,母女分工明確:郭美瑜專注創作大幅作品,呂嘉慧負責開發小而美的文創作品、進校園開體驗課等,共同推動棉花畫技藝傳承和發展。(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9月08日 09:39:22
- 2025年09月07日 20:34:42
- 2025年09月07日 20:28:40
- 2025年09月07日 16:01:59
- 2025年09月07日 13:36:50
- 2025年09月07日 11:57:17
- 2025年09月07日 11:29:26
- 2025年09月07日 11:28:52
- 2025年09月07日 09:07:03
- 2025年09月07日 08:45:35